查看原文
其他

上博噩国青铜器大展开幕,观展前你需要了解这些

艺旅文化 艺旅文化 2024-07-03

最近,上海博物馆上新了一场展览。

在这场名为“汉淮传奇”的临展中,我们看到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青铜器物:兽脸仰面朝前,挂在这张脸上的,却是一双形似人的双眼;


造型略显怪异,却也装点得繁缛精美;

噩侯方罍,图:文博圈

最为特别的,是它的颜色。既不是闪耀的吉金,也不是常见的墨绿。器物的表面,被一抹幽深的蓝色所覆盖,使得它们古老而神秘,奇异却也空灵......

兽面纹尊(局部),图:上海博物馆

这些全都是来自噩国的青铜器,一个在西周时便销声匿迹的千年古国。历史不详,后人不知所踪,出土的噩器也隐含着难以理解的深意。

这个古国究竟从哪里来,又要往何处去?它们为何又突然的消失于历史长河里?从这些古老的青铜器入手,我们试图揭开噩国的浮沉往事。


01

寻找消失的古噩国

“(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史记•殷本纪》

《史记·殷记本》里,有写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商纣王在位时,文王、九侯和噩侯位列三公。九侯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纣王后,惹怒了纣王,于是遭受了醢刑(被剁成了肉酱)。噩侯为九侯抱不公,向纣王进谏,却被纣王做成了肉干。文王知道这件事后发出了叹惜,被纣王囚禁于羑里城。再后来,就有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故事。

《史记》中对商纣王的记载

这个故事里的“噩侯”,便是噩国的君主。按说,按照《史记》的描写,噩侯既是位列三公,便可猜想到,他曾是地位非常显赫。噩侯能与周文王相并列,那他背后的噩国,大抵也是同西周旗鼓相当的。

可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却在噩侯死后销声匿迹,在几近所有的史籍中,都找不到对它的记载。古噩国究竟在哪里?又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呢?

有关这个古国的线索首次浮出水面,已是北宋末年。当时,就在今湖北孝感地区,宋人发现了“安州六器”。就在其中,一件名为“中”甗的青铜器随之出土。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详细的记录着周昭王南征的故事,就在周昭王南征的路线里,所到之处就包括噩国。
周昭王南征的文字拓片,安州六器出土后随即下落不明,但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北宋时期发现的这批青铜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同噩国相关的有铭青铜器。此后的上千年间,人们再也没能发现有关噩国的任何消息。

转机出现在1940年,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任家村附近,出土了一件禹鼎。禹鼎上的铭文详细了记载了噩侯驭方率淮夷各邦,结成联盟,发起了反周活动的事件。

禹鼎,目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源:上海博物馆

根据铭文所记,噩侯驭方这次的叛周活动声势浩大,他还曾一度得手,当时噩侯率领的大队人马已一路攻打到了“历(今河南禹县)”“芮(今陕西芮城县)”两地。

噩侯这次的行动,不仅震惊朝野上下,也使得周厉王极为恐慌。周王不仅动用了自己的精锐部队,还曾两次下令给武公,命他派遣军队前来相助。最终,噩侯战败。

周代疆域图

很显然,对于这场叛周的行动,周厉王是相当恐惧的。禹鼎上的铭文曾两次强调了周王“扑伐噩侯驭方,勿遗寿幼(无论老少赶尽杀)”的命令,可见,周王不仅下了极大决心要讨平这场叛乱,他还要将整个噩国都夷为平地。

在这场战争后,噩国未再出现于史籍当中,噩侯驭方,也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后一个君主。


02

古国的往事


由于禹鼎的出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考古学家们都相信,噩国在周厉王时期遭到了灭国之灾。但没想到,这一推测很快随着新的青铜器的出土,被再次推翻。

1976年,湖北随州安居羊子山出土了4件噩国青铜器;1980年,出土18件噩国青铜器;2007年,安居羊子山又出土了27件噩国青铜器。数量众多的青铜器接连被发现,这使得考古学家们不禁怀疑,湖北随州一定与噩国有着某种紧密的联系。

随州安居羊子山的考古发掘现场,图:上海博物馆

于是从2011年开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同随州市博物馆一起,在随州发起了为期3年的考古勘探。很快,考古学家们就在这里发现了庞大的墓葬群。

墓葬群中文物众多,其中就有青铜器198 件(套)。这批出土的青铜器数量相对较多,也蕴含了相当丰富的信息。正是依靠它们,考古学家为我们拨开了重重的迷雾,最终还原出噩国这个千年古国的来龙去脉。
 
随州羊子山墓地,这次考古勘探共发掘出青铜、陶、原始瓷、漆木、玉等各类质地文物 2100 余件(套)。图:文博圈

噩国的历史,要从“噩”这个字开始讲起。

“噩”音同“鳄”,正是由于噩国人起源于一个捕鳄的氏族。在商代时,噩国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噩国的国君也同周王向来交好。就在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噩国向南迁移到今湖北随枣一带,随后,又再次南迁到今湖北鄂城的位置。

青铜铭文当中的“噩”字。图:文博圈

周夷王时期,噩国和西周交往极为密切,两国不仅开始联姻,周夷王也极为倚重噩侯。当时,噩国国力强盛,周夷王想以噩侯牵制南淮夷诸国。

却不想,噩侯表面上同周王交好,私底下却准备连同南淮夷和东夷一起叛乱。根据禹鼎铭文记载:“鄂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至于历、芮。 ”故事的后来,我们也已经知道,噩侯叛乱后,周王便将整个噩国上下全部讨伐杀尽。

鄂侯驭方鼎及鼎内铭文,当中就记录了周夷王征南淮夷途中与鄂侯驭方宴乐酬答的情景

周王讨伐噩国时,一些噩国遗族被迫沿着汉水一路逃亡至今湖北鄂州一带,长期迁徙的路上,一些青铜器物埋藏在了随州。

而后,这些噩国后人再次逃往今湖北鄂城,最终在这里定居。
今湖北鄂州地图。由于鄂人的迁居,梁子湖在此后便更名为鄂渚,即《楚辞》所指的鄂渚。 而南阳的鄂,在汉代时也建为了鄂县。


03

噩器,来自2700年前的微笑


噩国虽已然消失,但是噩人遗留下来的青铜器,却一直留存到了现在。今天,当我们去看这批噩国青铜器时,仍能感受到历史透过时间,想要向我们传达的种种讯息。

目前出土的噩器,几乎延续和囊括了商周两朝所有的形制:方鼎、圆鼎、簋、甑、罍、盉、盘、提梁卣、尊、斝、 觯、爵、方彝。在这一点上,可非常明显地看出商周文化对于噩器的明显影响。

例如,季尊就是作无肩觚形,这便是西周早期流行的款式。但这个尊的身侧又设置了一兽首扳,这显然便是噩国文化自己的特点。

安居羊子山出土的这批都显然是西周早期的造器风格。图:上海博物馆

总的来说,考虑到噩国同商、周两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噩国的青铜器会受到它们的影响也无可厚非。但是,任何看过噩国青铜器的人,还是能够非常直接地感受到它们身上洋溢着的鲜明特色

首先,噩国青铜器在纹饰上的水准之高,几乎是那个时期独有的。目前出土的噩国青铜器中,基本上每一尊都装饰有多种丰富的花纹。

而就某种特定的纹样而言,噩人还会将其进行各种变形,而不仅仅拘泥于进行单一模仿的创作。噩器上三种常见的装饰花纹有:节状龙纹、凸弦纹、云雷纹。

噩侯壶,上面便装饰着云雷纹

噩侯鬲,上面装饰有另一种样子的云雷纹

其次,便是噩国青铜器最爱装饰的“兽面纹”这是噩国青铜器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最令人感到震撼的地方

在青铜器的纹饰中,兽面纹是极为常见的,但是噩国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却全然不同:噩人尤为擅长在兽具面上雕刻与人特征相似的五官,这使得整个纹饰既保持了一种超现实的仿真性,同时因强烈的明暗对比又产生了高浮雕的效果。

兽面纹尊,图:上海博物馆

这种半人半兽的怪异造型隐含了难以理解的神秘,却又让人不由自主对其产生一种敬畏感。

兽面纹的眼睛,噩国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会精致的绘上人眼的眼皮,眼眶、圆睛和瞳孔。层次分明,却也栩栩如生。
 
最后,便是噩国青铜器特有的蓝色 。这种颜色的形成,一方面同青铜器本身的原材料有关:噩国青铜器使用的是铅锡青铜,经氧化后容易产生蓝色的铜硫化物;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青铜器被掩埋在地下时,地质和水分的腐蚀使其形成了幽幽的蓝锈。

直棱纹簋(左)和提梁卣(右)

提梁卣(左)和铜尊,这四尊青铜器都被特有的蓝色包裹

半人半兽的兽面纹、精美的装饰、幽深的一抹蓝.....这些元素便组建出一尊尊噩国青铜器。铜器上,装点的是噩人的浪漫、信仰与寄托。铜器背后,却是千年前一个古国的浮浮沉沉。

今日,噩人已消失于历史中,噩国也难以在地图上寻觅,唯有这些青铜器,它们穿越时光而来,只静静地等候在此。


参考文献:
《噩器初探》曹淑琴
《随州羊子山M4出土噩国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郁永彬、黄建勋、包洪波、梅建军、陈坤龙、陈建立
《试论古噩国及鄂文化的相关问题》丁堂华、秦昌林、方文
《湖北出土西周噩国青铜器鉴赏》院文清
《噩国地望考略》刘凤桂
《噩国与噩国铜器》张昌平


-END-

招聘、投稿、合作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
编辑|艺旅文化 荷包蛋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旅 百 科

(点击文字,查看全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晋南&晋东南晋中晋北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文旅口袋书
石窟 石窟入门宝典石窟入门宝典2.0中国石窟甘肃石窟杭州石窟天龙山石窟克孜尔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彩塑 莫高窟285窟敦煌彩塑麦积山彩塑山西彩塑 
壁画 敦煌壁画北朝壁画辽墓壁画十大必看壁画
佛教艺术 佛首识别指南寺庙参观指南水月观音
约会博物馆
合集 专题博物馆小众博物馆私人博物馆高校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宫殿博物馆遗址博物馆高颜值博物馆十大必打卡博物馆自然科技博物馆吃喝玩乐博物馆|江苏一级博物馆
专题 中国国家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山西青铜器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
小艺联系电话:1373806496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