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质生产力理论如何融入思政课?清华附小创设一体化集体教研机制和路径|特别报道

代养兵、林芳宇等 人民教育
2024-08-31



民小编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构建大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是许多学校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清华附小依托其独特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创设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教研机制和路径,并聚焦多个专题开展了实践探索。以“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思政课”专题为例,清华附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教研机制是如何形成并取得良好成效的?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办好大思政课,需要着眼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大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而不是大学、中学和小学彼此割裂地开展思政课。为此,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充分发挥附小的优势,与清华附中、清华大学形成了紧密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创设了一体化集体教研机制和路径,形成了理论研读及价值分析机制,搭建了教学融合点交流平台,确定了进阶路径和活动方式,形成了大中小学一体化专题研究的反馈机制,并对多个专题开展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以“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思政课”专题为例,梳理了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教研机制和路径。


一、进行理论研读及价值分析,确定专题目标及关键要素


研究专题背后的理论研读及价值分析极为重要。如果教师对理论的实质和在思政课中的价值理解不到位,备课方向就容易产生偏差,也无法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因此,第一轮教研的重点是解析专题。


学校专门成立清华大学大中小学备课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包括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分专业和专题参加),清华附中高中部、初中部教师及清华附小教师(全员参加)。大中小学备课共同体核心成员总体稳定但动态开放,每期会根据专题的不同邀请其他方面教师参与共同体。


在每次专题研究开展之前,大中小学集体备课共同体都会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就相关专题进行理论解读,多角度阐述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并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分析该理论融入思政课后的研究意义,明确每一个专题研究的价值与关键要素。比如在针对新质生产力的教研中,我们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江静为备课组做了详细解读,明确了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发展要求等知识点,引导青少年学生完整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教学目标上,侧重引导青少年增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树立科技报国、实业报国的理想信念。


二、搭建教学实施交流平台,梳理各学段教学融合点及教学设计


第二轮集体教研的重点是做好各学段课程设计,准确定位,进阶推进,体现大中小学各自的特点。在前一阶段对所要讲授的专题内容进行研读分析的基础上,各学段教师共同围绕《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教材,找出其中与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并梳理融合点。随后,大中小学各自就融合点进行教学设计的初步汇报,其他学段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开展集体教研。


在教学方法上,备课共同体的所有教师、各学段的思政课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各个学段衔接融合的方式,使不同学段间的学习内容能够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完成协同育人的目标。


落实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意味着教研的难度升高,需要全面分析教材、学习资源和学情,统筹兼顾,力求呈现出更完善的课堂。建立一体化的教研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跨学段联合教研,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共同基础。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突出立德树人的同向性和同质性,注重课程目标的年段适应性和学段连续性,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实践中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炼思政课一体化贯通式教研策略。因此,集体教研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各学段教学内容有无重复或者“抢跑”的情况,尤其是相邻学段教学内容最容易出现重复的问题,本该哪个学段的内容就放到哪个学段去讲,不能出现“抢跑”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集体教研中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思政课教师需要进一步明晰不同学段、不同层次思政课的要求与特点,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将科学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共同完成知识传授、价值认同和行为转化功能,保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段特点和思想动态。因此,集体教研特别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各学段的难度是否适宜,例如小学更应该让学生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兴趣,并且与自己的生活进行链接,感受到新质生产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去解读理论背后的逻辑思维等。集体教研特别关注的第三个问题是各学段各自目标与总体目标是否匹配,虽然各学段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志向的目标必须一致。


在本次集体教研中,清华附小教师林芳宇以“创新改变生活”为教学内容,设计了一场以“科技改变世界、创新改变生活”为主题的“向往的生活”畅想会。通过“科技发展我溯源”“科技成就我知道”“创新生活我畅想”的教学环节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三次工业革命,直观感受新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使学生懂得善用科技,让科技为人类造福。清华附中初中部教师叶海波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教学内容展开设计,以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为案例导入,分析“卡脖子技术”与发展转型,并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引导学生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意义。清华附中高中部教师王雪楠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和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感受新质生产力、认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国家政策和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匡晓璐以“创新理论构建”为内容展开教学设计,以现代生产中劳动过程的要素及其结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具体形式及其矛盾为切入点,引出新质生产力概念,进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济发展矛盾的解决方案。在每一个学段汇报教学设计之后,其他学段针对汇报内容从目标定位、素材选用、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建议,在不断探讨中改进教学设计。


三、聚焦讨论大中小学的衔接点,确定进阶路径和教学策略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这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目标体系,切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融合发展。从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看,小学阶段教学形式倾向于活动体验,初、高中阶段以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探究为重点,大学阶段重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但不同的教学形式要与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相协同。


因此在集体教研的第三个回合,则重在聚焦讨论大中小学的衔接点,各学段教学设计汇报和讨论完毕后,主发言的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再次提出教学方案改进意见,进一步明确本学段的教学目标。集体教研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始梳理大中小学的衔接点,确定进阶路径、活动方式,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以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为例,与会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形成了本专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目标进阶路线图:小学学段更重要的是激发情感体验,让学生发现新质生产力与自己密切相关,而且已经在改变他们的生活,因此教学目标设计成注重以生活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情感认同;初中学段注重以知识掌握为基础的正确价值引领;高中阶段注重以实践探究为基础的政治素养提升;大学阶段注重以理论认同为基础的责任使命担当。


在集体教研中,教研组边思考边板书边改进,最终确定了以“创新”这个最核心的概念为切入点,小学确定为“创新改变生活”、初中确定为“创新驱动发展”、高中确定为“创新体系建设”、大学确定为“创新理论构建”;在活动方式上,从小学到大学分别为“生活体验、知识掌握、实践探究、理论认同”;在目标实现上,从小学到大学分别为“道德情感认同、正确价值引领、政治素养提升、责任使命担当”。通过梳理,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思政课”专题的第一个成果,既呈现了进阶的特点,又把握住了各学段的要点和目标。


四、创建大中小学一体化专题研究的反馈机制,做好实践探索的改善和优化工作


经过反复的集体教研,我们创建了大中小学一体化专题研究的反馈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于集体备课的成果反馈:一是共同制定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教学方案,明确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核心问题,细化了一体化思路下各学段的教学设计和重点内容;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共同体建设,增强了各学段教师接力育人的理论自觉,提高了教师立足“大思政课”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创新的观念和能力;三是进一步探索了党的重大创新理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的流程、规范等机制;五是梳理了大中小学集体备课中素材案例一体化、能力一体化的方向;六是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目标指向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在这方面形成了共同的认识。


另一方面在于实践教学的效果反馈:此次备课会通过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的集体攻关、共同研讨,最终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思政课”大中小学各学段相衔接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示范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各学段分头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实践前期研究成果,并及时总结、定期反馈,共同体再根据反馈重新梳理和完善教学思路,形成一套完整的闭合反馈机制。


未来,一体化集体教研将继续以清华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为依托,持续开展跨学段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在集体教研机制、教学研究活动、教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有效衔接,不断创新方法途径,推动思政课教学的知行合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走深走实。

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战略项目“教育强国背景下家校社协同小学高质量思政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XSZ2023ZL02)成果


(作者单位均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文章来源 |《人民教育》2024年第12期,原标题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教研机制和路径探索——以“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思政课”专题为例》

文章作者 | 代养兵 林芳宇 沙倩

责任编辑 | 宋佳欣

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王圣婴


推荐阅读

亲子沐书香,共享好时光!让亲子共读点燃这个盛夏吧~ | “阅”见一夏
朱益明:综合高中发展如何实现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