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才访谈特别篇 | 港科广的“她”力量

HKUSTGZ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24-08-23

系列报道“英才访谈”

- 2023国际劳动妇女节特别篇-




今天,是港科大(广州)建校以来庆祝的首个国际劳动妇女节。“英才访谈”系列报道邀请了不同岗位上的4位女性,她们分别在行政管理、教学研究、实验室管理等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们当中,有些和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渊源已久,有些则是初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起倾听她们和港科大(广州)动人的故事。






李桂梅

港科大(广州)行政资源部主任、资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黄 宇

港科大(广州)校长办公室对外关系处处长、人才服务处处长


马近远

港科大(广州)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所/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



徐谷

港科大(广州)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高级经理




Q:为什么选择加入港科大(广州)?


李桂梅


我是2010年加入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的,当时倪校长(现任港科大(广州)校长)任职研究院的院长。那时候研究院也刚刚成立不久,面临很多制度上的挑战,每天有很多需要“救火”的工作。研究院是港科大在内地的分支机构,我在工作上和港科大有很多紧密的联系和往来。刚加入研究院时我主要负责财务工作,后来逐渐开始统筹研究院整体的行政工作。


2018年年底,在史维校长(港科大第四任校长)的带领之下,港科大开始启动筹备建立港科大(广州)。2019年初,和广州市政府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我就有参加。史维校长一行来广州考察时候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我们一群人站在河堤上,史校长指着眼前不远处的一片土地说:“这块地就是以后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从2019年9月正式获批筹设,到2020年拥有法定身份,我和研究院的大部分行政团队就转去支持港科大(广州)初期的筹设工作。可以说,我有幸参与了港科大(广州)建设的全过程。对我而言,加入港科大(广州)没有特别的“为什么”,是一个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选择。


黄宇


加入港科大(广州)之前,我曾在香港从事过推动内地与香港教育科技交流的工作,与香港高教界、科技界联系紧密,也因此了解到香港科技大学要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大学三方合作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我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我想,无论是做学术还是行政工作,只要是在高等教育界工作的人,都怀揣着“教育改革”梦想。港科大(广州)为世界高等教育范式改革探路的决心、“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独特发展理念都十分吸引我,因此选择了加入。


徐谷


来港科大(广州)之前,我在香港科技大学的MCPF(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paration Facility,材料表征与制备中心)工作了20年。MCPF是港科大最成功的中央实验室之一,当我得知在港科大(广州)筹建规划中提出要建设MCPF时,我想,如果能把我几十年在美国和中国香港所学的知识以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带过来的话,为与港科大同根同源的港科大(广州)的创建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为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在港科大的材料制备与表征研究中心工作期间,管理电磁学、电子扫描电镜、纳米加工和薄膜制备等几个实验室和日常的运行,同时负责MCPF的安全检查与监管工作。基于这些工作经历与经验,在港科大(广州)筹备初期,我就开始为实验研究中心的规划、建构以及布局提供咨询意见,并于2021年开始不久正式成为港科大(广州)一员,算是最早加入港科大(广州)筹建团队的成员之一。

徐谷(一排左三)在港科大MCPF


马近远


在加入港科大(广州)之前,我任职于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并参与创建深圳的第一家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我曾经效力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教育处、并曾作为联合国公务员任职于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至于我的求学经历,我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多伦多大学获得高等教育和国际比较教育的硕士学位,在香港大学获得高等教育和国际比较教育的博士学位。


我在南科大工作期间推进南科大的新工科教育研究,“无可避免”地,南科大“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实验室”——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SDIM)的创建者,吴景深教授(现任港科大(广州)副校长(教学))成为了我的访谈对象。通过两次深度访谈,我被他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理想和笃定信念,以及育人情怀所深深折服。但其实当时我觉得他的一些对人才培养范式改革的构想是“理想主义”的。待真正加入改革的队伍之后,我认为他是一位“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笑)。再后来,我就追随吴老师的脚步来到了港科大(广州)。



Q:您在港科大(广州)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李桂梅


目前的工作和之前在研究院的范畴相似,都是统筹人、财、物的工作。还要协调师生的吃、住、行等,从餐厅、宿舍、家具、绿化等方方面面,和后勤部门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当然从研究院到一所学校,体量不能同日而语,压力大了很多。


在港科大(广州)的筹建初期,我们整个团队的人员很少,基本是港科大的团队兼职承担很多工作。我自己同时也要兼顾研究院的工作,直到2022年才全部交接出去。


黄宇


我是2021年11月加入学校的。刚加入时候主要围绕学校的正式设立和开学筹备开展工作。开学后就转入日常运营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总结而言,我和团队负责的工作可概括为:对外联系、对内协调。这不仅仅包括对外关系和人才服务的工作,也包括很多传统意义上高校校长办公室的工作。因为学校在创办初期,架构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许多现阶段还没有团队承担的工作也需要有人开始奠定基础。


我认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办学大学,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不同文化的碰撞,需要在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外部持份者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使来自不同制度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的各方能够沟通顺畅并密切配合;第二,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创办的一所国际化的大学,需要我们帮助学校提供决策参考,在哪些方面进行融合趋同,或者在哪些方面坚持特色发展;第三,要赢得支持,首先要让人了解和理解。这需要我们准确无误地向外部持份者传递学校的办学精髓,以得到对方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才能获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



徐谷


尽管我是物理学博士,但在我受教育的过程中,接受过物理学、量子光学、材料工程学以及纳米制造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教育,对科学研究、学科交叉融合要求和需求有着亲身的实践与体会,对于我目前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我现在在港科大(广州)负责MCPF建设、管理与发展规划工作。包括前期购置的实验设备进场和安装,实验室支撑系统的搭建,规范研究中心管理与运行规则,以及对新入职同事的工作指导和培训和MCPF未来的发展规划等等。港科大(广州)MCPF建设,一方面是参考在港科大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同时融合了国内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方面的要求。不过,无论管理模式有什么差异,我们始终把研究中心高效运行,给教学科研提供最好的支撑服务贯穿到整个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马近远


我目前负责的工作内容分为如下两大部分:第一,在教育科学学院负责本科通识教育体系的规划设计以及人文、社科及艺术领域通识课程的组织和设计。第二,负责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所的三部分工作,主要包括:教师与助教的教学培训;教学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以及教学支持系统的建构;第三部分是教育教学创新的宣传与拓展。



Q:您在港科大(广州)工作、生活有什么感受?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李桂梅


回望筹备这一路,确实很感慨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就拿校园建设来说,我们在盖地下室时候,一直没有下过雨,施工没有受到过影响。等到我们全部封顶之后雨就来了,刚好节省了很多防水的人工检测工序。我们正式开学之后没多久就疫情就结束了,现在和香港的交流也恢复正常。


要说印象最深,要数去年挖贯穿学校的小河的事。去年的6月下旬的某一天,倪校长刚刚结束隔离,我和李斌博士(校长特别助理兼校长办公室主任)陪同校长一起到学校工地上来考察,早上六点就到了。我们的设计图上一直有一条贯穿核心区的河道,结果发现现场并没有河道。我们马上去询问,结果得知设计图已经变更,河道将被花坛替代,而且即将实施浇灌钢筋混凝土。


实施浇灌当天各个施工方的负责人都在。准备要倒水泥的时候,李斌博士站出来说:“谁要是敢浇这个水泥,就先从我身上浇过去!”施工队也吓了一跳,只好紧急叫停了浇灌。后来在各方协调和配合之下,小河又回来了。正是因为有他那时候的坚持,我们学校里才能有“校宠”小天鹅、小鸭子的栖身之地,校园的环境才有这么多的生机和乐趣。

李桂梅与行政管理部全体同事


黄宇


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工作是充满了希望和期待的!


学校从事正式设立和开学的工作是非常重大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来自外部的支持、关注和期待,以及内部同事们的十足干劲和团结一心,都让我印象深刻、备受感动。


外部而言,各级政府部门所给予的办学支持和关心,不仅仅是在政策和财政方面,他们是把创办这个学校当作自己的大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还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待,让人感觉到我们在为一份伟大的事业拼搏。从内部讲,我们全校从上到下,大家目标一致、团结一心。遇到什么问题,总是有同事站出来承担和解决,大家都不计较个人得失。这种朝着共同目标一起奋斗前进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徐谷


去年8月18日,我跟随清水湾过来的大部队结束隔离后,第一次踏上脚下这片校园。校园的设施、设备与完善的清水湾相比还是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刚来时候的第一个感触就是,我们是来做“开荒牛”的。


最大的感触是,这个学校充满了活力。我们最近正在进行实验仪器的安装工作,上周六晚上,我们的一位同事发现实验室停电了。这对于正在安装的设备来说相当致命,有可能会造成昂贵设备的严重损害。所幸是凭借我们的经验,在设备购置的时候就给每一台仪器都配备了不间断的电源,但也只够支持几个小时。同事发现这一紧急状况之后在工作群里通知我们。团队同事们的反应让我特别感动,几乎所有的同事都马上返回实验室、迅速响应、各司其职地开始工作,尽可能地把突然停电对设备造成的损害降到了最低。我们MCPF的同事对待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地呵护着。

徐谷在港科大(广州)实验室


马近远


我是2022年2月22日星期二(百年内最“2”的日子,哈哈)加入的港科广,至今一年,这可真是“梦幻的一年”。


首先,我认为“沃土”已经不足以表达做为一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的感受,港科广可以称得上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宇宙尽头”,她可以真正成为高等教育范式改革的“生活实验室”!


从研究南科大开始,我开始逐步探究“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身份特征,由于受到各种制度掣肘,新型研究型大学在改革道路上会遇到诸多挑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国度,大学都具有自己的应然模式,我们也会探讨大学育人模式的Ideal type(理想模型)。最近我参加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会议,为同行学者们介绍港科广的范式改革,大家都觉得石破天惊,不少学者还激动地表达“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应该这样做”,或者“这简直是在梦里出现的模式”。大家普遍认为,港科广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最接近Ideal type的。我们的教育范式改革逐渐得到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的瞩目。


加入学校这短短一年,有太多难忘的时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的团队和校长一起设计“校长开学第一课”。以原创的、颠覆传统的方式来举办港科广历史上第一次“开学第一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心无旁骛、拧成一股绳,每一位小伙伴都超级给力。很难用言语去淋漓尽致地表达那段时间的心境和感受,我觉得人一辈子有这么一段经历,真的是很满足。

马近远(右二)和开学第一课的工作人员



Q:女性经常被问到“是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桂梅


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平衡,处理关系时候尽量避免“不平衡”。和家庭成员有充分的沟通,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维持家庭的平衡的同时,我也有空间去开展工作。在家庭里,我认为“孩子的妈妈”和“父亲的女儿”的角色,我是扮演的很好的。但是妻子的角色,我做的比较普通。在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上,我先生付出的远比我多,如果家庭遇到什么压力都是由他承担的,我是躲在后面的。但我也把他培养成了一个优秀的男人(笑)。


黄宇


讲到这点我是比较惭愧的,现在好像还不能给大家做一个“平衡”的榜样。在大家眼中,港科大(广州)也是在开创一份新事业的创业团队。千头万绪的工作必须要有人承担,不仅仅是我,相信对于很多同事来说都很难完全做到平衡。不过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家人许多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为我付出很多,我非常感激他们。希望学校事业进入稳定期之后,我能尽量平衡好家庭和工作。


徐谷


我好像没有刻意去寻求特别的家庭与工作平衡。我自己是属于比较有事业心的女性,我的感受是“行胜于言”,因为在我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和家庭。我女儿很自强也很独立,她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各具专业的博士,一家人生活和谐默契,彼此之间相互支持。


马近远


这可能是采访女性的一个“标准问题”。我觉得,其实女性也不用那么在意这种所谓的“刻板印象”,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定位自己。无论是学科、性别、年龄,如果我们自己也被“刻板印象”牵着鼻子走,就可能就会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就我个人而言,现在的状态不是特别需要平衡家庭和工作。在家庭上,我的先生一直给我极大的支持,在孩子的教育上他的投入和付出比我多得多,内心非常感激,而且,孩子已经上初中开始住宿了(南沙的中学给力的),我们相对来说会少操心一些。



Q:对于刚刚加入港科大(广州)的女性有什么建议?


李桂梅


工作是一个乐趣,生活是享受。希望加入我们的姐妹们,在享受工作的乐趣的时候,也要过好幸福的生活。


黄宇


港科大(广州)是一个让女性教师能够同时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和共同的守护,欢迎更多优秀女性加盟,让我们在这里相遇并共同努力,与学校相互成就。任时光流逝,我们眼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无风霜。


徐谷


不管是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一样,港科大(广州)有很大的空间和很多机会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如果你充满热情,积极投入港科大(广州)的发展之中并坚持下去,你就会感觉生活充实而忙碌,同时也获得自身能力或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上的满足感。


马近远


在港科大(广州),无论男女,只要找准一个支点,每一个人都可以撬动地球,请相信自己,因为你已经选择加入一个如此丰盛且鲜活的“创业”团队,和一所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创新型大学。



END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祝福天下所有女性

节日快乐!



目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面向全球招聘海外优青。学校将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全面的支持政策、优厚的福利待遇,欢迎有志英才加入,与我们共同创建一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详情请参见以下链接:





英才系列

01 | 褚晓文: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港科大(广州)!

02 | 张县:在港科大(广州),感受交叉学科的“极致体验”

03 | 高平:港科大(广州),血液新鲜、养分充足

04 | 刘浩:相约港科大(广州),共筑产学研用高地 

05 | 杨柳青:来港科大(广州),共创历史、改变世界!

06 | 李佳:在港科大(广州)为碳中和事业插上AI翅膀

07 | 陈颖聪:在港科大(广州) 研究生成式AI 为产业赋能

08 | 曾宪国:来港科大(广州) 共创殿堂级大学



图文:笃学路1号编辑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