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次,为什么是“省会市”?

佳妮 江南智造总局 2023-01-26

“国际庄”,支棱起来


作者 | 佳妮

编辑 | 陈莹


一座省会,尽管有着“弱省会”的标签,但也总是不忘标榜自己的省会身份,大到公安局写“省会公安”,公益广告落款“省会文明办”,小到报纸标题、出租车、文明标语处处突出:省会、省会、省会……


面对无处不在的“省会”,人们干脆直呼“省会市”,或者那个知名度更高的名号——“国际庄”。


最近,一直想要存在感的石家庄确实圆梦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一方面,前三季度GDP出来,石家庄着实像一匹“黑马”,7.1%的同比增速,高出全国平均线4个百分点,更是领跑全国42个重点城市,445亿元的经济增量还赶超了济南、合肥等多个万亿强市。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图源:南北城市)


另一方面,更大的关注度还来自于日前的所谓的“试点”。对此,石家庄官方的回应也很快:决不是“躺平”、放任不管,也决不是所谓的“全面放开”,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


那么,这一次,为什么是石家庄?经济,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维度,但也不能忘了,人口特征,也左右着石家庄面对潜在挑战的韧性有多大。



“药都”迎来第二春?

“小透明”省会,虽是网友的戏谑,却也道尽石家庄的苦楚:河北的前任省会太多,北京、天津、保定都轮流当过“老大”,石家庄1968年才坐上省会的位置,省内认同难免有所欠缺。


要拼实力的话,邯郸、保定的历史底蕴,秦皇岛的城市景致都毫不逊色于石家庄,在经济总量上,更是被唐山压制。从全国来看,省会首位度只比济南、呼和浩特略高一点。石家庄的强省会之路有多难走,可想而知。


但时间拨回到上世纪,石家庄也有着会当凌绝顶的辉煌。1990年代,石家庄的GDP排名基本维持在全国前二十,1997年更是冲到第十六名,仅列青岛之后,南京之前。


经济的这般强势,主要还得归功于医药行业。1954年,华北制药在石家庄成立,两年以后,石家庄生产出了第一批国产青霉素,石家庄也顺势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医药工业基地之一,得名“中国药都”。


昔日华北制药厂门前(图源:长城网)


在这里,不仅走出了有着“共和国的医药长子”之称的华北制药,还诞生了石药集团、神威药业以及以岭药业三家医药巨头。一直到2000年,石家庄的医药产业产值都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


但2003年前后,国内对抗生素的使用监管逐渐趋严。在医药生产的环境保护要求提高、原料药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下,石家庄渐渐淡出医药产业的第一梯队。


石家庄的本土摇滚乐队“万能青年旅店”,在那首传唱度极高的歌里写下“傍晚6点下班 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 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到大厦崩塌”,一个个体视角的故事,却部分勾勒出医药重镇的发展轨迹。


“药都”的失落,也为石家庄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几分失意。2005年,资源型城市唐山赶超石家庄,此后连续多年稳居河北经济第一城。2001年,石家庄GDP为1085.45亿元,排在全国第19位;2021年,石家庄GDP为6490.3亿元,下滑至第40位。


不过,2021年河北提出“强省会”战略。今年以来,石家庄的经济增速迎来大爆发,“强省会”开始奏效。


石家庄电视塔


前三季度,石家庄的各项经济数据全部为正,无一拖后腿,其中工业和投资的增速尤为强劲,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1.2%,固定投资增长了11.1%。工业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达15.8%。


数据仅是表象,背后的逻辑还是产业转型。


曾经的“药都”,生产的大多为原料药,产业附加值低,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同时还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但这些年,“药都”正在探索新生的道路,由原料药向创新药等高端医药转型,逐步构建以创新药、抗体药、现代中成药和医疗器械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布局


疫情之下,不仅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一药难求,石药巨石mRNA疫苗产业化项目、华普生物CPG疫苗佐剂项目、绿叶制药CNS药物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创新项目也已落地开工。


生物医药,作为石家庄的传统优势产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探索后迎来新增长。石家庄去年确立的另一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也正蔚然成型。


一方面,尽管石家庄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双一流高校的省会,但建国后成立的中电科13所、54所,还是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科研力量薄弱的短板。


另一方面,一系列龙头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海康威视石家庄科技园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总投资约80亿元的正定12英寸特色工艺半导体芯片项目签约,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首个12英寸功率半导体生产线。


图源:鹿泉政务


在石家庄的产业蓝图里,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都以千亿规模为目标。但2021年,石家庄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营收为532.1亿元,距离千亿还有相当差距,后续增长还要看新项目投产的成效。



人口第一大市的“烦恼”

一般而言,要想“强省会”,做强经济之外,做大人口体量也不可或缺,但石家庄是一例外。2021年末,石家庄常住总人口1120.47万人,仍然是河北唯一一个人口破千万的城市,稳坐全省人口第一大市的宝座。


相比之下,河北经济霸主唐山,人口总量还未跨过800万门槛。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的倒挂,部分原因可以从产业结构作出解释。直到现在,唐山还是典型的工业主导城市,2021年三产结构为7:55:37,相比之下,石家庄为7.8:32.5:59.8,已经由工业城市转向服务业主导的城市。当然,这往往和省会的定位有关,不少银行、国有企业会将总部落在省会,省会发展总部经济就有着天然优势,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壮大。


人口总量之外,再看石家庄的人口结构,会发现这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城市。近些年,“北方退无可退”、老工业城人口收缩的论调时有响起,但石家庄的人口结构比长三角、成渝都市圈的不少城市都要年轻。


“七普”数据显示,石家庄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9.30%,15-59岁人口占62.23%,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4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86%。


这是什么水平?同样是“七普”数据,上海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23.4%,天津达到21.7%,成都60岁以上人口占比也有18%。此外,观察数据可以发现,石家庄青少年人口占比较高,意味着这是一座能让人定居安家、生育率尚可的城市。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石家庄的年龄结构也和全国平均水平十分接近,尤其是老年人口的比例,石家庄和全国水平几近相似。开头提及的问题,在这里部分得到了回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石家庄市统计局


此外,城市人口密度过高,还容易带来集聚传播的风险,石家庄虽然已经是I型大城市,但要按人口密度排名,石家庄在全国排到第30名,每平方公里1000人都不到。2014年,石家庄还是全国省会城市里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经过多年的人口疏解,城区“人挤人”的状况已经大为缓解。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图源:刘晓博说财经)


不过,这座河北人口第一大市也有着自己的烦恼。


首先是不少北方城市都难以摆脱的人口外流之困。2021年,千万人口大市经历了一轮洗牌,东北“独苗”哈尔滨退出千万人口俱乐部,三座千万人口之城经历了负增长,三个城市都在京津冀,其中一个就是石家庄。2020-2021年间,石家庄常住人口减少了3.68万人,这是多年来石家庄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诚然,人口外流也和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相关,但毋庸置疑地,人依然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当负增长这个信号出现,压力还是给到了石家庄这一边。


其次,上千万的人口总量,也考验着石家庄的“钱袋子”有多厚实。2021年,石家庄财政收入654亿元,依然稳居全省最高,只是财政支出也达1096.3亿元,财政自给率只有59.66%,在全国排到第44位,还低于省内的唐山、廊坊。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图源:米筐投资)


到了今年,有关财政收支的情况,石家庄统计局只公布了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1.6亿元,同比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28.6亿元,同比增长36.9%,财政支出的增速也要高于财政收入。


紧平衡的财政状态,让石家庄不得不更加把钱花在刀刃上。单单最近一周,石家庄就几次调整了防疫政策。


几个月前,石家庄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稳快增长》一文时点明,2022年是石家庄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支撑之年、关键之年。


全年收官在即,“黑马”故事能否延续、赶超进位能否真正定格,答案不久自会揭晓。但灵活、韧性的城市,往往更有机会成为赢家。



作者为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排版 | Danielle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关注公众号

 商务合作:
0510-88102725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

 nfccsjhr@163.com


推荐阅读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产业规划、城市营商环境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园区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长三角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