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外公超级好!什么事情都知道!

2018-01-04 饭饭现在明白了 会读书的人

图 | Paul Klee


2018年,我看的第一本书,是英国社会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的《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


我看麦克法兰的书,完全是因为贺林的推荐!谢谢贺林!我看了贺林每周一“以逻辑的观点看”专栏之后,就明白为什么贺林喜欢麦克法兰了。


因为麦克法兰非常有逻辑。他写的书里,先把世界的基本观念定义清楚,然后讲述基本观念的来源,再重新搭建起这些基本观念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第三束信札“暴力与恐惧”中,他先定义英语中的“暴力”:使用不必要的、不受欢迎的物理力去针对他人。而法语中的“violence”,既包含了物理暴力,也包含象征性暴力。


象征性暴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威慑性语言、宏伟建筑带来的压迫感、政府命令、父母利用礼物控制子女……这些对个人施加的违背其意愿和兴趣的压力,都是象征性的暴力。


澄清了要探讨的“暴力”的定义之后,麦克法兰回答了“我们非互相伤害不可吗?”“为什么我们残忍地对待其他动物?”“人们为什么加入犯罪团伙?”“共同体之间为什么互相攻击?”“国家暴力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这本书在看的时候会默默感动。麦克法兰应该是所有人都想要的那种长辈吧,他充满智慧,有丰富的学识和个人经历,每天陪你散步,解答你的疑问,对世界对他人,他都没有任何偏见。


对话,在他那里永远是可能而且安全的。他不会嘲笑你。他聆听并理解你。


莉莉是麦克法兰的外孙女。写这本书时,莉莉只有七岁,书中的信札,是写给十年后,十七岁的莉莉。


我给莉莉写信,为的是让她比较容易进入一个飞速变化、从而令人惶惑的成人世界。


我愿它成为你未来脑力工作的一个友伴,你我可以在一个持续不已的对话中共同探索世界。直到我垂垂老矣,直到我死后很久的时日。


书写的意义在于可以将对话保留并持续下去。这本书并非只适合十六七岁的少年,它也并不像一些评论里说的是本“太简单”的书。它是可以从少年一直陪伴到成年,随时拿出来翻阅的书,适合每一个对世界充满模糊的看法,对自己的观念并不全然自信的成年人。


我们每天在微信看文章,就是为了从他人的观念中,再次确认自己的观念,或改变自己的观念。我觉得我自己永远也成为不了连岳那样的观念输出型写作者,就是因为我缺乏稳定的、清晰的、完整的观念体系。对于现实世界发生的许多事情,我和十七岁的少年一样,时常会感到困惑。


婚姻、爱情、家庭、暴力、恐惧、权力、战争、秩序、教育、身体、自我、生与死等等看起来庞大复杂的问题,麦克法兰每一个都讲清楚了。


你是谁?

你是一个女人吗?

你从哪里来?

为什么家人总难相处?

爱情是什么?

为什么要结婚?

我们怎样学习?


这些问题看起来并非生活中急需解决之问题,了解它们有什么用呢?


我的回答是,了解它们,可以知道无论我们自认自己在这世界上有多么渺小,我们仍能确定自己是一个特殊的人,“你绝对是一些伟大的偶然变数的产物”。我们对世界的充分认知,会带给我们信心、力量和勇气。


看完麦克法兰关于暴力和恐惧的信札之后,我就可以平静地看待这世界上的人类冲突和恐怖主义:


民众绝不愿意放弃一个富裕的工业社会生息的希望,我们也不可能阻止别人憎恨我们,更不可能说服他们来感谢我们——因为我们能够文明地耗尽世界上的财富。我们充其量只能把我们的恐惧控制在一定程度。


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

【英】艾伦·麦克法兰

商务印书馆



麦克法兰说,“友谊的精粹是平等”。然而在很多社会,人们的交往对象无非是家人、邻居、同阶层社会成员,他们既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也不和我们平等。


拥有一个名副其实的朋友,不去开采和利用他,以图私欲,是非常稀奇的现象。它一般见于这样的社会:那里存在许多大致平等的人,而且流动性很大,总能遇见潜在的新朋友。


它所风行之处,人生的荦荦大端基本上无须利用私人关系而谋得,人生的需求基本上通过非人格的官僚制度而满足,那是一种以法律制度为后盾的买方卖方关系。


唯有在人们不必利用人际关系而图存的环境中,无利害的友谊才是负担得起的奢侈品。


我非常喜欢麦克法兰说到的友谊。这段话告诉我们,在城市里更容易遇到朋友,友谊是个奢侈品。


祝你和你的好朋友晚安!


参考阅读:

贺林|我们如何确定判断为真

如何从侦探小说中学会解决问题

👆 你长按二维码关注了我们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我们推荐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