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贺林|以逻辑的观点看:逻辑到底有没有用?

2017-11-27 贺林 会读书的人


图/千巨万


饭饭写的


贺林是我们的好朋友,他特别善于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


他在大学和培训机构教面向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课程,曾经连续几年是清华大学继续学院课时最多的老师。


我们力邀他在我们公号开专栏,他却只想讲逻辑和哲学。他给自己的专栏起名叫:以逻辑的观点看。想要提供纯粹从逻辑出发来看问题、看世界的角度。


我说:“非常棒!”然后试图从编辑的角度委婉地提意见:“第一篇能不能先说一说,培养逻辑思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好处?”


他想了一会,非常肯定地说:“逻辑没有用的。”然后反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用才去学一个东西?”


他自己的确花了大量的时间读这些深奥又缺少实用价值的书。一个清华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背景的人能够去讲管理课程,他的跨界似乎也得益于这些书。


今天我和千巨万讨论了半天“逻辑有没有用”,我总觉得其实是“有用”的,查理·芒格说:一个人掌握的思维模型越多越好。其实就是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会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


掌握了多种思维模型的贺林,他确实赚了很多钱。查理·芒格诚不我欺也。


我想开一个专栏,介绍逻辑以及如何用逻辑来分析问题,结果被要求必须说说逻辑有啥用。


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我想了好久,发现其实逻辑还真没啥用。


逻辑是古希腊人发明的,当时除了希腊少数知识分子,其他希腊人也都没有逻辑思维,希腊以外的人类文明也都没有,包括我们古代中国。纵观历史,掌握逻辑的永远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没逻辑。


但是,这些没有逻辑思维的人也都活得挺好,其他文明也传承得不错,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挣钱挣钱。生命力最最顽强的动物据说是一种叫“水熊虫”的家伙,比打不死的小强还要强,肯定也没有逻辑。


甚至希腊罗马灭亡之后,虽然逻辑被保留在基督教神学当中,在中世纪成为证明上帝存在的工具,但是有逻辑的欧洲,却被没逻辑的东方甩在身后。


况且,了解了逻辑思维,会经常质疑常识,反思自己,觉昨非而今也非,不知该相信什么,更加迷茫而无助,更加痛苦。


这么讲,逻辑还真没用。


且慢,我们听听人类中最智慧的人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苏格拉底说:未经检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穆勒问:我们究竟是选择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一只快快乐乐的猪?


每个人的认知和行为都是有限的,通过自我检验,觉知这种有限性,了解自身和世界的边界,不断尝试和拓展它,向更多的可能性去进步,只有这样的人生才值得去过,哪怕很痛苦。不然,我们和猪没啥区别。


正是这种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不断反思,欧洲最终走出中世纪,用科学征服我们的头脑,用现代生活征服人类文明。


中国近代落后了,最开始大家认为是我们的船不坚炮不利,那就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来觉得是政治制度有问题,要变法;最终发现是文化有问题,病根子是在国人的头脑里。甚至有人就说中国的落后是因为没逻辑。


那要这么说,逻辑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于个人,让我们过一个值得的人生;于国家,让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


但是有逻辑的永远是少数,苏格拉底在广场上不断质疑人们的常识、主观经验,直到最后犯了众怒,被民主的雅典判处死刑,罪名是蛊惑青年和不敬神。看看,有逻辑的人还可能被没逻辑的人弄死。


然而苏格拉底从容赴死,原来他连死亡都一样反思过了,最后能平静而安详地面对它。


我们不可能活在当下,谁让我们是一个自觉自己必死的人类呢?就算我们能用一切来麻痹和欺骗自己,但我们还是要单独面对我们必然的死亡,谁也不可能代替我们自己,我们从来都是向死而生。有人说哲学是一门让我们学会死亡的学问,所以很多逻辑学教科书里都会用一个论证作为逻辑学的入门:


所有人都是有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有死的。


站在死亡的终点回望我们曾经有过的人生、我们生活过的世界,逻辑未必给我们带来意义感,但能让我们看得更广阔更清晰。



《极简欧洲史》既讲了逻辑,又用了逻辑,这本小书从纷繁复杂的欧洲两千年历史中分析出三大主线:希腊精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的相互作用,奠定了现代欧洲的基本面貌。


书里没有关注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而是用不同角度把欧洲历史讲了六遍,涉及战争、思想、政治、宗教、语言、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而这一切浓缩在二百多页中,快的话一天就能看完,小学生也可以看。


用一天就能遍历欧洲历史,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作者 约翰•赫斯特 |‎ 译者 席玉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我们的追问下,贺林不得不先解答我们的问题,下期(下周一)再讲“逻辑是什么”。



👆 你长按二维码关注了我们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我们推荐的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