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谶言故事】唐天宝六年极其诡异的“血田事件”

徐新标 世外之友 2020-08-25


引子:这则谶言故事发生于唐天宝六年底,真实到玄幻,玄幻一样的真实......


  
 1、 镜谶

   《圣经》里有一个关于“血田”的故事:犹大以三十个银币的价码出卖耶稣。拿到银币后,犹大用背叛得来的钱买了一块田,耶路撒冷的基督信徒知道真相后,给那块田起名:亚革大马,即“血田”的意思。《圣经》里的“血田”,是象征性称之为血田,但公元747,唐玄宗天宝六年,李唐王朝却发生过一起真正的“血田”事件。
   李唐王朝“血田”事件,有流血、牺牲,也有出卖、背叛,可与宗教的关联度却不大,严格地说是一起中国历史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政治构陷案,可事件的过程与转折,掺进了神秘主义色彩,因此这起普通的政治构陷案,最后变得无比地古怪与诡异。


  事件主角:大唐御史中丞杨慎矜。
  历史上的杨慎矜有几个身份:一、皇帝李隆基的宠臣;二,唐王朝太府少卿,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三,御史中丞,唐朝御史,主要职责是督察百官,御史中丞类于现在的监察部长;四,隋炀帝杨广的嫡玄孙。杨慎矜第四个身份特别敏感,类似老蒋的嫡系子孙做了大陆这边的部长吧。
但李唐王朝自公元618年创建,到唐玄宗之世,隋王朝已经消亡一百多年时间,玄宗时期的大唐,历史上号称开元盛世,对于隋王朝的一些人和事货真价实地自信。所以唐玄宗在任用杨慎矜为官事件上,基本没有考虑杨的前朝出身,唯才是举!

  史书还记载,杨慎矜的父亲杨崇礼,特别擅长理财,出任太府少卿几十年公清如一,虽一丝一帛,皆亲自点验,因此深得唐玄宗皇帝信任。九十岁时,唐玄宗肯授其户部尚书职退休。杨慎矜还有两个兄弟,杨慎余,杨慎名,个个能干,都让唐玄宗授以重任:慎余,司农丞,监理京城粮仓;慎名,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洛阳含鼓仓出纳使。杨家兄弟不但能干,还高富帅,他们的高祖父是隋炀帝杨广,高祖母是隋唐年间赫赫有名的大美人萧皇后。萧皇后父亲是梁孝明帝萧岿。传说萧后出生时,袁天纲说她:“母仪天下,命带桃花。”
    炀帝遇害后,萧皇后带着幼孙杨政道,先流落宇文化及、窦建德等处,后为让隋炀帝妹妹义成公主迎至东突厥国。流亡突厥的大隋臣民,曾奉杨政道为皇帝,萧后与杨政道曾在东突厥国,组织过一段时间大隋流亡政府。
    贞观四年,李靖剿灭东突厥,萧皇后回归长安,居长安城兴道里。
    野史传说,萧皇后先后与六位帝王有过一些绯闻故事,分别是:隋炀帝,正牌老公;宇文化及,炀帝死后,为保证子孙安全,萧后曾委身宇文化及,做了一段时间露水夫妻;宇文化及集团消亡后,萧皇后又投靠当代枭雄窦建德;出走东突厥国后,遇上处罗可汗,处罗可汗死后;他的弟弟颉利可汗继位,萧皇后又成了颉利可汗情人;贞观四年,回到长安,萧皇后与唐太宗李世民,又闹腾出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是杨氏子孙能存活在大唐王朝的现实基础。
    隋流亡政府的皇帝杨政道,是杨崇礼的父亲。作为前朝皇族,杨慎矜一家人能在乱世之中活下来,挺过隋唐乱世,挺过则天乱政,挺过大周革命,还让李唐皇帝授以重任,已经是一个奇迹。所以杨慎矜三弟慎名,曾揽镜自叹:“吾兄弟三人,尺长六尺有余,有如此美貌,如此材干而见容于当代以期全,何其难矣!”
    当年隋炀帝在扬州,也曾揽镜一叹: 好头颈谁当斫之!
    从炀隋炀帝开始,杨家人帅哥多,好照镜,最好还照出古怪,慎名的“揽镜一叹”,得杨广之传,但他们都从镜中照出种种不祥的“镜谶”。隋炀帝揽镜一叹不久,让哗变的士兵缢死;杨慎名揽镜一叹后,他们家族墓地里,出现了奇葩到诡异的
血田事件。

 


 2、上错贼船


      杨氏家族墓地“血田”事件,问题出在杨慎矜身上。
      杨慎矜人如其名,做人正派,做事谨慎,深得唐玄宗信任,天宝二年二月,玄宗皇帝提出:任命杨慎矜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在朝庭里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宰相,又称之为备位宰相。玄宗时期,有十多位“御史中丞”升任宰相。面对难得的升迁机会,而且是皇帝钦点,许多人求之不得,杨慎矜却找理由婉拒。杨慎矜拒官的“原因”,在奸相李林甫那儿。
      李林甫,小名“哥奴”,号月堂,陕西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奸相,他出身皇族,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因为精通善音律,会机变,善钻营,投皇帝所好,深得唐玄宗赏识。对于同僚朝臣,李林甫一般会分为两种:一、同谋。这类人不威胁自己的政治地位,认自己做老大,对于这些人,李林甫会多方保全,多方提携;二,政敌。李林甫口蜜腹剑,阴险狠毒,对于政敌,他必会多方设计陷害,除了没有机会卖国,李林甫在历史上的坏,比秦桧多多。李林甫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出任右相,《资治通鉴》里说:
“时李林甫专权,公卿之进,有不出其门者,必以罪去之。”

虽然皇帝钦点杨慎矜为御史中丞,但杨慎矜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宰相可意人选,冒然上任,必然会受到李林甫报复,所以杨慎矜婉然拒官。李林甫认为杨慎矜屈服于已,三个月后,他重新建议任命杨慎矜:御史中丞,兼任诸道铸钱使。

     此时,李林甫在朝堂里有四大政敌:一、太子李玙,后改名李亨,即唐肃宗。

    唐玄宗赐死原太子李瑛后,李林甫曾试图劝立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即杨贵妃的前老公。在玄宗还没有决定之前,他托宦官禀告惠妃,“愿护寿王为万岁”。

武惠妃闻言,也在玄宗面前,常常称颂李林甫,让唐玄宗擢为黄门侍郎,玄宗最后选择立忠王李玙为太子。李林甫怕东窗事发,太子即位后于己不利,所以开元二十二年,林甫拜相后,把太子列为头号政敌,屡兴大狱,意动太子。
      二、左相李适之。
      左相李适之,也是李唐宗室,恒山王承乾之孙,曾长期担任地方刺史、都督,性格直爽能干,深得玄宗信任。但为人嗜酒,且酒量巨大,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共尊为“饮中八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说:“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吞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李唐王朝的酒八仙,历史影响力不在竹林七贤之下,但凝聚力不如竹林七贤。好酒之人,性格一般豪爽粗率,不拘小节,结果让李林甫下套陷害。有一次,林甫对适之说:“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这件事。”
      李适之从容上奏。唐玄宗闻方大悦,他问李林甫,李林甫说:臣早知道这件事。但华山仍陛下根本,王气所在,不可穿凿,所以臣不敢上言”。
      唐玄宗一听,认为李林甫真心爱己,李适之考虑问题不周到,所以责备李适之:“自今奏事,多多与林甫协商。”自此之后,朝庭大事,基本上是李林甫一手遮天。
       三、江淮南租庸使、御史中丞韦坚。
      韦坚,京兆万年人,开元初,兖州刺史,后出任转运江淮租赋吏,到任后尽心尽责,置吏督察,以裨国之仓廪,数年间,为国家财政岁益钜万,玄宗以为其能。另外韦坚还有一个特殊身份:皇亲国戚,韦坚的妹妹,是太子李亨的太子妃。
      为官能干,而且是政敌的大舅爷,两个身份注定韦坚必然是李林甫敌人。

  除了朝堂里三个政敌之外,万里之外,还有一位封疆大史,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皇甫惟明是地方藩镇,手握重兵,最让李林甫害怕的,皇甫惟明与太子李亨私人关系特好。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皇甫惟明在边疆大破吐蕃,入京述职时,看到李林甫专权,他直接向皇帝建议:去除李林甫。
     李林甫得到消息后,想起刚刚提拔,上了他贼船的小兄弟杨慎矜。

 

   3、诡异的上元夜
      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到达长安后,正赶上一年一度,热热闹闹的上元节。
     上元节,农历春节之后的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
     中国古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一位叫“太一”的神灵创造,汉武帝时下诏:每年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所以“元宵节”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类于今天的圣诞节,是中国古代人普天同庆,普大喜奔日子。
     皇甫惟明朝见皇帝后,想开开心心地过一个“长安假日”。此时,刚刚接任御史中丞的杨慎矜,接受宰相李林甫指令:密伺皇甫惟明。
     督察百官,也是御史的国家责任。接到宰相指令后,杨慎矜令人秘密监控皇甫惟明,结果真查出了问题。、


     天宝五年上元节那天晚上,月色如华,整个长安城都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之中,万家灯火,火树银花,游人如织。大唐王朝的密探发现:东宫太子李亨也走出太子宫,奇怪的是,太子没有留意头顶皎洁的月光,繁华的长安街市,而是直奔长安城的某个角落,与他的大舅爷韦坚密谈。
     太子李亨与他的大舅爷谈了什么?
     除了他们自己,没有知道。
    与太子密晤后的韦坚,又匆匆忙忙地赶到景龙观。密探们发现:韦国舅走进景龙观内一间道士修行的精舍之中,又是好长时间没有动静。最后,韦坚居然与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走出密室。
    韦坚与皇甫惟明为什么见面?
    他们见面后谈了什么?
    谈话内容是不是与太子有关?
    也没有人知道。但根据唐朝法律:皇家内戚不可与外臣勾通,不能与边关将领交往,大唐王朝的皇帝们制定这条法律,就是防未然之患。也就是说,只要韦坚与皇甫惟明见面,就已经违规,谈什么都不重要!
     杨慎矜把韦坚与皇甫惟明上元夜密晤的情报,呈送李林甫,李林甫大喜过望,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给韦坚与皇甫惟明上元夜的密晤,罗织罪名:内戚与边关将领密谋,欲共立太子!
     唐玄宗得到李林甫密报后,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密谋,但他不想大兴案狱,最后下诏:贬韦坚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为播川太守,并诏令百官,以韦坚与皇甫惟明为戒。
      韦坚、皇甫惟明被贬出朝,百官震慑,左相李适之也十分害怕,向皇帝打了辞职报告,请求退休。唐玄宗权衡再三,免除李适之左相一职,改任太子太保。赶上李适之儿子家有喜事,下请帖宴请朝臣,所有大臣都害怕李林甫报复,没有一人到场。
     大唐王朝天宝五年的上元之夜,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韦坚、皇甫惟明让李林甫设计构陷,最后赐死;不久,左相李适之仰药自杀。因为韦坚出事,太子李亨要跟太子妃韦氏离婚,唐玄宗还保留了一些理性,没有伤及太子。“血田”事件,是杨慎矜在大唐天宝五年上元之夜,种出的第一个诡异神秘的“恶因”。

 

4、爱好谶学
    

“血田事件”中,杨慎矜种下的第二个恶“因”:爱好谶学。
     何为谶学?
   笔者在《权力密码-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一书里,曾有介绍。对于“谶”,我查找了一些古人的定义,如:神秘的儒学;“谶”,某种“吊诡”,“诡异”的言论;毛志成先生说:“谶,是指某种不祥的预言或预兆。在前人基础之上,便于朋友们理解,我给“谶”一个一点就通的定义,所谓谶言,即应验的谣言。

  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有许许多多的、流传民间的谣言,这些谣言可以是政治的,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宗教,如果应验,就变成“谶言”。古代谶言不像现代预言一样有逻辑,有理性,但又不会像谣言一样完全无厘头。有人说迷信,有人试图用些宗教理论,神学理论剖析谶言,最后都没有答案,也不管你得出什么答案,该来的它肯定会来,该真的时候它肯定会真。笔者看待谶言,有宿命论调,其实有许多时候,而对浩翰历史,如同面对浩渺时空,看时间长了,必然心生敬畏,不可避免地产生宗教联想。所以我说: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徘徊着“谶”的幽灵。其中隋唐交替之时的“桃李子得天下”一谶,犹为著名。因为谶名远扬,李唐初期,谶言盛行,李淳风的谶学大作《推背图》,就是出现在那一时期。但谶学过于诡奇怪异,所以自谶学创建的汉朝开始,哪位皇帝都不许可谶学著作公开发表,不许可大臣私藏谶书,不许可大臣私下讨论谶学。但背地里,许多人都是谶学的粉丝,杨慎矜也是其中之一,他好读谶书,常常和一些朋友谈论谶书内容,他的行为在李唐王朝绝对是犯了大忌。更不幸的是,他的谈论对像中,包括同僚王鉷。王鉷是一小人,杨慎矜、王鉷年龄差不多,是一起穿过开档裤伙伴,但“两小有猜”。按辈分,杨慎矜与王鉷父亲王晋是表兄弟。杨慎矜入仕较王鉷早,王鉷出任御史中丞是杨慎矜推荐,因为有亲密关系,杨慎矜对王鉷以长辈+恩主自居,时不时还八卦王鉷小时候,甚至是家庭丑事,如王鉷母亲出身贫贱等,让王鉷对杨慎矜喑恨在心。对于这等损友,杨慎矜一点防备心都没有,还常常跟王鉷讲自己的读谶心得,所以王鉷,是杨慎矜家族血田事件的第三个“因”。


     与王鉷相比,杨慎矜更愿意与另一个人说谶讲谶,这个人就是史敬忠。
     杨慎矜的谶学水平,属“半瓶子水”,史敬忠就不一样了。历史上的史敬忠是一个怪人,是当世的谶学专家,幼年出家,后蓄发还俗,精通易学八卦,阴阳术数,有史半仙之称。与许多朝臣有往来,类似于李唐王朝的邵康节。
    史敬忠在长安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却厌倦了长安的繁华,所以又跑到临汝山隐居。
     虽然隐居临汝山,史敬忠却凡心难去,时常跑到长安,与一些朝庭权贵交往,其中难免有一些过头的言论,如,史敬忠对杨慎矜说:“天下将乱,建议杨慎矜也学习自己,到临汝山买庄避乱。

 

5、血田事件
    

 韦坚、皇甫惟明赐被唐玄宗赐死不久,杨慎矜家里就发生一件诡异事件,家族守墓的佣仆来报:杨崇礼墓地出事儿,一连数日,墓地周围的草木,都流“血”不止。
      杨慎矜听说这事,大吃一惊,连忙和慎名、慎余兄弟三个,跑到父亲墓地查看,一看都傻了,父亲崇礼墓地建筑,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完好无损,诡异的是,墓室之外,封土周围,祭田之内,草木都开始枯萎,而且如同让血淋了一遍,一遍赤红!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全部

    Preview the first 72% of the content for free.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全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