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外水深火热,大清百姓为啥死也要润出去? | 循迹晓讲

三喵先生 循迹晓讲 2023-10-22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甘肃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戒台寺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辽宁省博物馆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山西-晋北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山西-晋南线下游活动

在历史上,今天的东北三省地区历来不是汉人的主要聚居区,而是少数民族为主的“化外之地”。不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如今的东北三省主要民族成了汉族,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山东人的后裔。这其实跟历史上史称“闯关东”的一次人口大迁徙有关。


那么,汉族人为啥“闯关东”?闯关东带来了哪些后果?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关东地区也叫关外,指的是山海关以东地区,其实就是今天东北地区,这地方历来都是远离政治中心的“化外之地”。

也正因为如此,从战国秦汉开始,中原历次战乱,大批百姓被迫迁居于此,到了明朝后期,此地的汉族人已经有了相当规模,这些汉人在东北耕作,构成了满清政权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

◇ 满清入关初期的势力范围,原关外地区为满清后续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明朝在关外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几次明清之间的大战之后,满清顺利入关,不过,此地的经济也遭到了极大破坏。所以,到了顺治年间,朝廷不断地颁发诏书,希望吸引汉人来关外开垦田地,比如顺治十年,清廷颁布《辽东招垦令》,规定谁要是能招揽一百名以上的汉人去关外耕种,“文授知县,武授守备”,而且招来的这一百名移民给二十头耕牛,还给发种子,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了。

当时关内的土地当中,河北山东距离关外最近,这些地方经历明末战乱之后,大批流民失去土地,为了讨口饭吃,这些人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到达东北地区,这里的汉族人口和可耕种的土地也就慢慢得以恢复。

本来这是个双赢的结果,但康熙帝见到关外汉人越来越多,不禁忧心忡忡。因为关外可是满洲的龙兴之地,必须保持祖上的风俗,如果这里汉人太多,那么满人的老窝岂不是要被彻底汉化么?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康熙年间,朝廷慢慢地禁止汉人迁居东北,甚至还搞出了物理拦截。

◇ 图中绿线即是“柳条边”


朝廷沿辽河等地筑起一道壕沟,沟上植柳,或筑土为堤,堤上种柳,这个壕沟被称为柳条边,又叫边墙,朝廷不但严禁任何汉人迁居到边墙北边,也禁止打猎放牧的人跑到墙的另一边,为此官府择地设立关卡,查禁犯规之人,从此之后,汉人移民关东的道路在官方渠道上就被彻底冻结了。

即使如此,关内的生活过于困苦,汉人移民关东的脚步从未停止。当时清政府管那些未经允许进入关东的汉人叫“流民”,乾隆五十四年现在的黑龙江依兰一次就驱逐流民六十多户,三百多人。

到嘉庆中期,吉林府每查一次就“辄增出流民数千户”,乾隆嘉庆二位皇帝虽然也想遵循祖制,把关外地区彻底对汉人封闭起来,但问题在于当时北方几省连遭自然灾害,大批灾民背井离乡,他们别无所去,只能涌向关东谋生。而这种情况到了道咸年间进一步恶化。

随着北方的自然灾害愈演愈烈,咸丰六年,黄河甚至彻底改道,留下了大片的黄泛区和数以千万计的灾民,他们流离失所,为了能有一条活路,有不少人冒死进入东北地区。到了这个时候,“边墙”就已经是形同虚设了。

◇ 清末,供老百姓在“闯关东”的路上暂时休息的窝棚


据统计,咸丰年间,柳条边以北汉人总数已经超过了几十万,超过历史上东北任何时期的汉人人口数,但是整个东北总面积可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些汉人迁移过去,东北的人口密度也还是非常低。就在此时,俄国将扩张的魔爪伸向了东北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被英法联军击败,首都失陷,东南又有太平天国作乱,沙俄强迫清政府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以及库页岛,这些土地总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

◇ 《瑷珲条约》签订场景复原图

沙俄之所以敢这么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东北地区人口稀少,就比如说库页岛,历史上的确是向大清朝贡,大清也的确以此为由宣称这是自己的领土,可问题是这里人口太少,几十平方公里能有一个人就不错了,所以沙俄进驻此地之后,以为这就是无主的土地,由此肆无忌惮。而大清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意识到,关外人口太少,导致自己在争取土地时处处被动,所以咸丰十年黑龙江将军数度奏请“解禁”,清廷在无奈之下宣布“移民实边”。

自此,东北局部开禁,首先在奉天开放官荒、牧场,但黑龙江地区仍然被视为禁地,光绪皇帝甚至两次发布诏书,宣布永远封禁黑龙江。直到甲午战败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要吞并东北的意图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黑龙江如果再封禁下去,那就要变成“黄俄罗斯”了,所以清廷改变立场,发布一系列谕旨,宣布招民开荒,以实际行动宣告开禁。

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清廷下诏全面开放黑龙江,自此东北也就彻底开放了。清政府为了鼓励汉人开垦土地,什么招儿都用了,甚至过去东北有些地方是旗人的祖产,都给拿来供汉人耕种。

在这个过程中,大批汉人涌入东北,东北人口急剧膨胀。到甲午战争开打之前,东北的人口有680万,到了满清灭亡的1912年,东北人口就膨胀到了1990万,不到二十年增长了三倍还多。

◇ 表格源于《清代东北人口的统计分析赵英兰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就被历史学家称为“闯关东”,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之一,而去到东北的汉人,除了耕田之外,也会做买卖,就这样,东北大大小小的城镇得以建立,奠定了其后繁荣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闯关东发生的历史时期,正是东北面临帝国主义鲸吞蚕食之时,正是由于大量的汉族人涌入东北,才极大地改变了这里的民族构成,往后不管是俄国还是日本,其实都有吞并东北的野心,但他们光靠武力,根本不能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也改变不了汉族人带到东北的文化,这才使他们没有能够彻底吞并东北。

当初清朝还没有完全开放关外的时候,俄国就在觊觎东北了,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先建立定居点,再派军队保护,希望步步蚕食,俄国人试图在黑龙江南岸建立俄罗斯人定居点。但短短数年后,此地的汉族定居点就几十倍于俄罗斯人定居点,在几次山东闯关东移民和俄罗斯移民发生民间冲突后,俄国发现汉族人数量太多,除非出动举国之兵,不然无法驱赶,自此也就放弃了完全吞并东北的企图。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本身上,日俄战争前日本的情报机关就显示,这里的汉族人远远超过日本人,所以日本即使打赢了日俄战争,也无力吞并东北,到后来就算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形式上吞并东北,大力进行“皇民化”教育,也没能彻底同化东北的汉人。

可以说,如果没有汉族人冲破清廷的重重阻挠,一路在东北安家,这片地方就注定地广人稀,而日后也很可能会被俄日列强给夺去了。

◇ 图为电视剧《闯关东》的台词

“闯关东”其实揭示的是一个非常直白的道理,民众总会自己想办法找活路,即使朝廷断了他们的活路,他们也会冲破阻挠,就为活下去。正是这样的拼劲儿闯劲儿,造就了“闯关东”的传奇,也正是这股劲头,改变了东北的人口和民族,让东北不至于分裂出去。

而那些一个个念叨着“关外是龙兴之地”,给汉族人设立重重移民禁区的满清皇帝,他们不仅几乎断了关内贫苦百姓的活路,更是差点把自己的“龙兴之地”拱手送人。如此看来,他们才是历史的罪人。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甘肃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戒台寺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辽宁省博物馆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山西-晋北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山西-晋南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下方微信号,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巴赫穆特:这场巷战俄军到底赢没赢?| 循迹晓讲


面对黑蜀黍,苏联男孩如何保护苏联女孩?| 循迹晓讲


俄义军偷袭俄本土,我劝地堡男孩保持冷静!| 循迹晓讲


对别尔哥罗德展开“特别军事行动”的,是哪支部队?|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