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大学:老师是这样的老师,学生是这样的学生?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2020-11-09
近来浙大丑闻频发。
相信热爱浙大的校友、或者未来的校友、或者热心的吃瓜群众,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
浙江大学「应该」是什么样?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换一个方式问:
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是什么样?
古往今来,论述的人不少。
其中,丁学良先生的说法比较清晰。他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里介绍过,人类在大学教育的理念上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学是一个教化的机构,要为社会培养出绅士,懂得文明的基本规范。
这个阶段,大学生应该接受的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是通识教育。大学毕业生既要博,懂得人类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雅,要有所教化。
可见,最初大学的任务,就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承。
第二个阶段,受德国学者威廉·冯·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inand von Humboldt,1767年-1835年)的影响,大学除了传承教化之外,还应该是知识创新的源泉。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这个阶段,大学都开始为文理基础学科设立研究生院的原因,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
第三个阶段,从美国发端的理念,大学还应该是一个服务机构,要为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所以要输送各类专门人才。对应的,大学就有了商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建筑学院等各类专业学院。
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各个国家的综合性大学,几乎没有例外,都包含了这三个阶段的理念。
中国的大学,在学科设置、在大学精神的表面口号上,不会跟人类文明主流有例外。
要说例外,必须承认,在真实的底子里,我们的大学精神几乎荡然无存。
这么说,很多人会不服气。
其实,对照就知道。
我们的大学,论服务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在量上没有问题(但有就业问题...),但质上有很大问题。学生的技能,华丽不实用,基本上要在以后的工作里再慢慢训练出来。最近若干年,企业越来越不想要刚毕业的学生,就是不想在毕业生身上继续投入培养成本。
论基础学科的知识创新,更是一大短板。也许原因之一是,大学老师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尤其做商业转化时不仅利益没法保证,甚至会有牢狱之灾,所以大学里的老师在知识创新上的动力不足。
论大学的文明教化...如今大学的新闻,也许最多的就是某某老师的某某丑闻,或者某某官员在某某大学取得了某某成就(比如吉林大学与《平安经》)。
看看浙江大学的例子即知。
老师是这样的老师。
「女博士只是失去了一条生命,但戴教授失去的是很多机会啊!」

这是浙江大学教授戴某性骚扰女博士事件曝光后,澎湃新闻采访浙大,浙大某负责人的叹息。

|8月17日,澎湃新闻发布的采访报道。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截图

教授的机会」与「女博士的生命」,孰轻孰重,正常人都能掂量出来。浙大出现这样的回复,让人匪夷所思。
学生是这样的学生。
|  7月21日,新京报的报道。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站截图

一个犯了强奸罪的学生,浙大的态度是从轻处理,留校察看。直到舆论大哗,扒料出此学生种种劣迹,迫于舆论压力,浙大才转化态度,承认「现已查实,努某某存在多项违纪违规行为」,重新处分,将之开除。

学校居然是这样的学校。

大学之道,首在文明教化。一个学校,连续出了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学校官方态度暧昧,其结果,不说声誉扫地,至少大学的体面,荡然无存。


历史上的浙大
浙大,并不是一般的大学。
它曾经是中国大学教育的面子之一。
曾经很体面。
浙大的历史,已经有123年之久。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效仿西方学制创办的学校之一,是英国科学技术史学家、汉学家李约瑟口中的「东方剑桥」。
1897年,清政府的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了「求是书院」,这就是浙大的前身。之后30年中,「求是书院」几易其名,还遭遇过停办。最终,在1927年,「求是书院」重新成立,成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第二年改名为浙江大学。
在抗日战争开始前,著名教育家蒋梦麟、邵裴子先后出任校长,当时的浙大就已经初具规模,设立了文理学院、农学院和工学院。这时的浙大已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将在抗日战争和之后的国家建设中贡献力量。
1936年,浙江大学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校长:地理与气象学家竺可桢。
此前,蒋介石约竺可桢见面,希望他出任校长,但竺可桢一开始是不情愿的。在妻子、朋友的劝阻下,他最终还是同意了。
不过,竺可桢向蒋介石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财政须源源接济;第二,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干涉;第三,时间以半年为限。
在下定决心进入浙大之后,竺可桢开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学校事务当中。他先后聘请了胡刚复、梅光迪、张荫麟等多位学者来浙大任教,并开始扩大浙大的规模。他的确没有受到任何政府机构的干涉,不过当时的政府也确实顾不上。
| 竺可桢被认为是浙江大学历史上最重要的校长
图片来源:凤凰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竺可桢率领全校师生辗转西迁,先是在浙江省内迁移,后来历经江西、贵州等省,几乎在南方转了一大圈。在期间,竺可桢与师生一直带着700多箱书籍和各种教学仪器,总重量有200多吨,甚至还帮助浙江图书馆转移文澜阁的139箱四库全书。
可以说,竺可桢造就了浙大的精神,他让浙大在战乱中仍然坚持办学,使浙大崛起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他定下了浙大的校训——「」,这是对「求是学院」的遥相呼应,也象征着对真理、事实的执著。
浙大本是一个有「大师」的「大学」,也是一个有骨气的大学。
不仅是竺可桢,苏步青、王淦昌、钱三强、马寅初、吴健雄、李政道......一代代学人都与浙江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知鸦和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教授联合打造的《极简中国史》通识课程,在B站正式上线了!现在订阅,立即享受限时5折特惠,一起来重温历史的温度与厚度吧~


今天的浙大
今天的浙大,从数据看,仍然是「全国一流」的大学。
2019年,英国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浙大世界排名第68,2020年上升到第54;在中国大学中排名第4,仅次于清华、北大和复旦大学。
| QS大学排名截图,QS世界大学排名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排行榜之一。
图片来源:topuniversities.com

不管是211,还是985,或「双一流大学」,浙大都是首批入选,是公认的好学校里的好学校。
浙大仍然坐拥最好的学术资源,聘请国内外学术名人,它象征着学术,也象征着分数。
想要考上浙大并不容易,根据2019年的数据,就连浙江人自己都要考到660多分,上海的分数线都要576分。
| 2019年浙江大学各省投档分数线截图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本科招生网

在硕士点和博士点方面,浙大甚至比北大还要多。
| 北京大学(左)与浙江大学(右)对比
图片来源:college.gaokao.com

在这一系列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千百万个为了考入浙大而努力的学生。
不难想象,一旦考上,那些从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进来的学生会多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这也意味着,学生,尤其没背景、没财力的老实学生,对学校以及学校的老师,会有多敬畏。
「一流大学」,于是也有了一流的傲慢。
要不然,怎么会有这种反差?
社会痛惜的,是浙大女博士在受到导师侵害后的轻生丧命;
而浙大痛惜的,是这位导师因为此事影响而「失去了很多机会」。
2020年8月16日,受害者女博士的母亲在网上发帖称,两年前,女儿王某蕾因长期遭受其导师戴某性骚扰而自杀。王某蕾是浙大的博士生,自杀前已被确诊患有抑郁症。
浙大给出的说法是「证据不足」,避重就轻地,只是指责戴某明知女博士抑郁却很少过问,属于失职。
这个戴某,名字叫戴飞,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他依然是浙江大学的教授,个人信息还在浙江大学的主页上。
| 浙江大学官网上戴飞的介绍页面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官网

性侵的证据收集难,这是事实。
但女博士与老师之间的纠葛,真想查清楚,不会太难。
浙大嘛,显然无心于此。
也许,已经是「一流大学」,所以可以不用考虑大学的体面了。
人类文明,近千年的孕育,在大学之道上,已经有了那么成熟的沉淀,最终会败在「全国一流」大学背后的权力上吗?
体面丧尽的大学,也可以是「一流大学」吗?

「愚昧的力量」
悄然间,在我国,高校性骚扰已不是个例。
随便列举:
2014年厦门大学一教授长期诱奸女研究生;2017年南昌大学副院长性侵女学生;2018年北大校友举报前中文系沈阳教授二十年前性侵本系女生致其自杀;还是2018年,北航教授陈小武前后对7名女生进行性骚扰;又是2018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原教授张鹏被校内学生举报,曾长期性骚扰女学生;2019年央美教授被9名学生曝出猥亵;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曝出副教授钱某性侵学生......
事件曝光后,涉事教师、学校官员得到了任何实质性惩罚吗?
对于这样的事件,对涉及到的中国大学,有实质性的影响吗?
就拿北航教授、长江学者陈小武来说,他不仅性骚扰女学生,还提出让女学生做他「小蜜」,甚至还造成一个女学生怀孕的后果。在被取消教师资格两个月后,依旧荣登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而上海财经大学,对钱某虽然采取了一定惩罚措施,但上财并没有重视教授性骚扰学生这个问题,依旧引进了在美国因性侵被开除的教师劳伦斯·米切尔(Lawrence Mitchell),可谓「一码归一码」。
| 2014年-2018年报道曝光过的高校学术性性骚扰(或疑似性骚扰)事件,可以看出,一半的事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图片来源:泰伯网

浙大以及浙大事件,看起来,淹没其中了,泯然众人矣。
难怪有底气这么漫不经心。
太阳地下尽管无新鲜事,却让人不寒而栗。
大学本是一个关于智慧、知识与创造的地方,更是一个肩负良知的所在。它不仅象征着一个国家智识的上限,也象征着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是非善恶,就是道德,就是正义。
百年学府,就算拿掉所有智慧与创造,拿掉所有荣誉,只要还能坚守底线,维护正义,捍卫道德,它就仍担当得起百年学府之名。
可如果连做起码的正义都不能捍卫,就算有上百个院士,有上万篇论文,无非只是为一个丧失底线的世界添砖加瓦。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大学的理念》中曾说:

「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 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

一所大学的好与坏,不是它有多少硕博点,有多少长江学者,有多少重点学科,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要以文明的底线来衡量。
更何况,大学之兴衰,与一国之兴衰,乃正相关关系。

丁学良先生说,大学的兴起带来大国的兴起,这不仅仅是个西方现象,它是个世界现象:

回顾过去的一千年,从公元1000年到现在,可以看出来,哪里有了第一流的大学兴起,不用多长时间,这个大学所坐落的国家就会变成这个世界上的一流国家。当公元1100年左右,在意大利半岛上有了近代最早的大学兴起的地方的时候,很快,意大利成了文艺复兴的基地。最早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兴起于意大利半岛。当13、14世纪,大学在英国兴办起来,有了牛津和剑桥以后,英国很快有了工业革命,有了代议制。到了19世纪,当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在德国兴起的时候,德国很快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了全世界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当欧洲老大学的理念传到了美国,美国办起了几所,办起哈佛、耶鲁、麻省等几所大学以后,然后美国又成为整个工业化国家最大的经济中心。
培根有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丁学良先生又加了一句:愚昧也是力量。
如果大学丧失了体面,丧失了我们前面论述的三阶段理念尤其第一阶段理念,夙夜孳孳,只为「一流大学」的利益而忙碌,像个养鸡场,那么培养出来的必然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那么,这样的「一流大学」,为国家兴亡加持的,只会是「愚昧的力量」。
能不惧乎?
参考资料
浙大再传性侵案:女博士遭导师性骚扰跳楼,热搜为何悄无声息. 凤凰WEEKLY,2020.
浙大校史 西迁小故事. 来浙里就对,2017.
关注浙江大学:开除犯强奸罪的学生. 中国青年报, 2020.
▽更多精彩内容▽

知鸦和著名历史学家马勇教授联合打造的《极简中国史》通识课程在B站上线了。抓住夏天的尾巴,来和马勇老师一起,重新梳理中国历史的脉络,感受历史转折点的厚重,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挖掘历史悬案的秘密。
现在订阅,立即享受限时5折特惠,用全球视角,重温中国历史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