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宇明 | 新冠疫情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

李宇明 语标 2021-03-17

原刊于《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4期(总第204期)




 “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 
 挑战与对策”大家谈(上) 
李宇明等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工作、生活、教育、娱乐等都产生极大的影响,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所有组织和人员积极应对,共克时艰。为有效应对这一持续时间很长的重大突发事件,全球受疫情影响的地区纷纷采取了临时关闭学校的措施,学生学习方式从线下学习为主转向全面的线上学习,由此世界上出现了史上规模最大且必将影响深远的教育生态改变。这种历史性的变革必然会导致教学模式、资源、方法、手段乃至教学内容、观念、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汉语国际教育界/国际中文教育界同样在积极思考、努力应对,探索教学新路径。

在此国际大背景下,本着“推进学术,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办刊宗旨,《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月及时策划组织了“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大家谈”栏目征稿,邀请学界同仁积极参与,共献良策。通知发出后,学界反响热烈,在短短一个月的征稿时间里,就收到国内外学界来稿130余篇。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决定选取其中针对性强、角度新颖、能引发思考的若干稿件组成专栏,本篇推出李宇明教授的《新冠疫情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以飨读者。







  新冠疫情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  

李宇明


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人口流动受到限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国际关系也在发生着各种微妙变化。汉语国际教育是一种“国际敏感型”教育,是国际事态的“晴雨表”,新冠疫情肯定会对汉语国际教育带来显性或隐性的、直接或间接的、短期或长期的、负面或正面的影响;甚有可能使这一事业的发展处于较长的平台期,出现办学实体减少、入学人数下降、办学“热区”转移、学习方式变革、一些教学资源闲置、一些人士的求学愿望不能满足等种种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在此情境下,重要的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要充满信心。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与容器,是信息沟通的工具,是情感交流的渠道。海内外中华族群的存在与繁衍,是人类重要的“助群力量”;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现代文化的创造,是人类可享用的一泉智慧;有此助群力量,有此智慧涌泉,汉语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就有传播价值。
其次,要了解世界对汉语的真实需求,包括近期的潜在需求,通过战略调整把汉语送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和地区。在布局上,仍要重视那些来华学习的人士;重视传统的汉字文化圈,重视老华人生活地区和新华人聚集区,重视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地区和领域,特别是需要中国帮助且欢迎中国帮助的地区和领域。
第三,要兼容并包。把汉语国际教育与海外华语文教育、海外中国学校、中华文化项目等协同起来;与中外各方的汉语教育者结合起来,特别要重视汉语在各国基础教育中的发展,重视汉语学习低龄化的发展趋势,积极与各国汉语教学机构密切合作,支持各国的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要充分发挥民间、学术机构办学的积极性,特别是中国“走出去”的公司的作用,实现中国产业与汉语在“一带一路”上的“双腿行走”。
第四,在教学上,要重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现代语言技术。汉语国际教育有“搭台”“演戏”“招看戏人”三件事,前述多属于“搭台”“招(看戏)人”的事,但关键还是“演戏”,就是把学教好。教学要重视汉语的特点,重视汉语教学的传统,重视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此外,语言教学就某种意义而言是“拼资源”“拼技术”的行当,必须要把汉语教学资源汇聚起来,把现代教育技术及装备集中上去,适合5G和语言智能时代的要求,适应全球汉语教育智能化的要求。
最后,要增加汉语的科技、思想、文化含量,提升汉语的国际声誉,发挥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的作用。语言需要教,要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但是教、学是为了用,更要重视汉语对二语学习者有无用处,学了汉语能不能用,怎样用出成效。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持之以恒地提升汉语的价值,创造汉语的国际应用条件。
事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需要加大动能,有时需要提升势能,提升势能也是为日后增加动能。大灾大疫常阻缓前进脚步,但若意志坚强,处理得法,也会成为事业发展的加速器。

本文源自: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公众号

本期责编:张打非

文章推荐 语言的力量之一:语言到底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 朝鲜半岛,消灭文盲 语言学年报 | 2020下半年语言学学术会议集锦 湖北回来会被炸?细说歪果仁和抗疫标语那些事儿 重磅 | 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出炉,41所中国大陆大学上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