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成东京的故事,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尤大雾 非虚构时间 2024-07-04

日剧《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东京的诸多面相,都是城市和人的面相。即使我们在奥运会上看到圣火的熊熊燃烧,也烧不尽人类在生存中所面对的挣扎和索求。


并不是我们在阅读平成东京的故事,而是我们同样作为这个全球化中的存在,也在另一个维度上阅读我们自己。我们的孤寂灵魂,孤零零地在无数时代和世代里漂移着,身边只有一个制造无限繁殖的镜子。你们觉得,这个装置怎么样?



平成赋格

文 | 尤大雾


东京的故事,且从《东京物语》说起吧。在小津安二郎的名作里,来自尾道的老夫妻倚在荒川边感慨,“这座城市好大,若不小心走散,我们就再也找不到彼此了。”


电影《东京物语》剧照


在外来人看来,东京呈现出的面貌总是一座千门万户的巨大迷宫,一个印象伴随着另一个截然异质的印象,人们在其中随时都会彼此迷失。


确实如此,在各种关于东京的描述中,这座城市常如一个不稳定的和弦,带给人一种紧张感,并总是期待一个最终稳定音的降临。


问题是,稳定迟迟不降临,叫人等得心焦。荒木经惟有一部摄影集叫做《东京日和》,后来竹中直人又以此为契机拍了同名的电影。看上去风日平和,但人心中始终充满着惶惶不安的失重感。这是东京城市精神的底色,也是城市内在的生命节奏。


电影《东京日和》剧照


2021年,东京奥运会在一种全球性的惶惶不安中终于举办,而开幕式中的日本舞踏更将这种生命的惶恐感非常直观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可以说,这种城市内部的紧张感,始终伴随着东京的历史存在,且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019年,借着当时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文艺春秋》刊物曾开设关于东京的写作专栏,邀请了很多作者,试图共同勾勒描绘东京的现代图景。《平成东京十二面相》一书,便是精选了其中十二篇作品所得。


《平成东京十二面相》

(日)《文艺春秋》编辑部 编,陈瑜 译


书籍的编辑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书名,“十二面相”,这让人直接联想起乱步的小说《怪人二十面相》。只不过,在小说里,怪人的二十面相是为了掩盖他的真实面目,而平成东京的十二面相,则试图去呈示出一个更丰富的平成时代,以及更真实的东京面容。


这是一对时空交错的概念,既包含了平成以来的全球化图景,也包含了东京在历史中的转型。这些变化,一旦呈现在国际视野里,便是波澜起伏的奥运浪潮,但落到每一名个人身上,便成为了各自生命的路途抉择。


1989年(平成1年)的东京


在东京还叫做江户的时候,这座城市就呈现出生命的充盈性和虚无面的两端。一方面,这曾是世上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度超越百万,所谓“八百八町”。


但另一方面,这又是一座灾难之城,地震和大规模的火灾频发,反复将城市摧毁,然后再重建。简直像鸭长明在《方丈记》里所描绘的那幅图景,


流水不绝,已非旧水;浮露消结,亦未久长;世人世土,亦复如是。


日本东京直下型地震


人生和俗世繁华闪闪烁烁,都像是一夕间开了又谢的花。鲁迅在《朝花夕拾》里这么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不过如此,如其所是,仿佛那种异乡般的故地,又像是世人在命运面前的根本处境。


大正的东京,被一场大地震几乎摧毁殆尽。重建于大正废墟上的昭和东京,又以一种具备极大张力的形态,在二十世纪人类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痕。


这确实是一座容易彼此迷失的城,你很难找到他的内在统一面貌,就像古希腊哲学家描述的“忒修斯之船”这样的悖论。


电影《东京物语》剧照


时至平成,人们想着重新找回东京,那些历史书写的宏大面目逐渐演绎为各种细小的原子化的个人。


全球化是这样的一个语词,无数悲戚的面孔如潮涌般构成一幅巨大的欢容。这个描述是充满激进色彩的,但这种激进色彩恰恰也是平成世界的基本底色。


昭和从来是一个庞大的时代,布满了巨大的花岗岩,但平成是一片无垠的沙滩,总是由各种细沙所组成。高山文彦讲述东京的故事的时候,就着眼于高楼林立的现代图景。


这幅城市的形象被描述为“人们生活在冷冰冰、毫无人情味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人类固有的灵性被现代都市所瓦解,像一种“失去故乡之痛”。


《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森健则着眼在社区内围绕是否开班托儿所的纷争,察觉到人们仿佛变得越来越不宽容。稻泉连指出了残酷的儿童虐待问题,试图把一系列事关儿童虐待的个案关联起来,展示出东京那些阴暗角落中的阴暗人性。而松本博文则聚焦在女性和学历之间的冲突之上,女学生愿意上东大吗?就这样一系列主题,东京的诸多面相,都是城市和人的面相。即使我们在奥运会上看到圣火的熊熊燃烧,也烧不尽人类在生存中所面对的挣扎和索求。


在《十二面相》里,读者看到的东京不仅仅是东京人的东京,也不仅仅是日本人的东京,更包括了印度人、菲律宾人等外国移居者的故事。平成的东京和全球化的关系,像一个分形几何的自相似空间,既是全球化的一个组构部分,其实也正是全球化本身。


事实上,十二篇关于东京的故事,每一篇都指向某个特有的文化状况,野村进写年轻女性热衷于参拜神社,小林百合子写“鸽子巴士”,北野新太写将棋棋士,基本上都是东京的特有现象,顶多不出日本。但这些特别独特的文化放在一起,反而变成了一幅面容特别模糊的平成景象。


《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这就是平成,这就是东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纵横线索,无论从哪里看,都是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光影。远看湖面睡莲波光粼粼,近看总是一片朦胧。


事实上,所谓“平成时代”,正是被树立为柄谷行人意义上的那种“背景”。或者说,人们拥有了一个真正的镜面,把自身摆放到历史的神龛之上,和昭和、大正、明治一起并列,构成了世代序列中的一个新的阶段,也依靠这些序列来重观当下。


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小偷家族》,也是这个序列的一个部分,试图从一些特别微观的角度来理解东京,平成东京。这些微观的角度,往往都是苦难和温柔并存的视角。


电影《小偷家族》剧照


你说过去也有诸如《伊豆的舞女》或者《祇园歌女》那样的作品,但在那些以往的视角里,苦难从来是前景,在观众眼前,把苦难当成苦难来加以描述。


而平成东京的景象,像《小偷家族》那样,拥有一个把前景重新背景化的描述装置。你看祇园歌女的命运,作为一种个体的自我呈现,也是足够丰满的,但小偷家族则必须摆放在一个更大的景观里去得到理解。那个更大的景观才是真正的前景,而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只是一个个细节无比丰满的背景。


平成符号的暗示性,在于暗示着有无数个微观的平成的存在。十二个面相,其实也正是暗示着无数面相的存在。在这里,每一个微观的平成之人,一个巨大的平成年代和一个更大的全球化人类学,共同形成了彼此映射互相召唤的结构。


电影《小偷家族》剧照


这样一来,“平成东京十二面相”就逐渐浮现出了另一种面貌。不再仅仅是一系列所谓“非虚构”的社会纪实作品,而可以将其看成这个巨型自相似空间中的一个部分。


让我们来设计一个简单的装置:书中有这样一章,讲述那些收听深夜广播的东京人,他们听到什么呢,广播里正在讲述那些在深夜阅读《平成东京十二面相》的人们,而那些在深夜阅读《十二面相》的人们,又在阅读着收听深夜广播的人们……


这个递归结构,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并不是我们在阅读平成东京的故事,而是我们同样作为这个全球化中的存在,也在另一个维度上阅读我们自己。


我们的孤寂灵魂,孤零零地在无数时代和世代里漂移着,身边只有一个制造无限繁殖的镜子。你们觉得,这个装置怎么样?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剧照


我想,在这个装置里,人无疑是惶恐的。


东京有东京的惶恐,平成有平成的惶恐。东京的惶恐属于大地,而平成的惶恐漂浮在天空。大地属于祖先和后代,而天空则为这个世代的人所共有。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平成东京的十二个面相,平成东京的平均律,才能组构出更加丰富的音乐。它不再是几个无序的音,而是一个动机,演绎出一系列对位的和弦,但凡共享这个宇宙的人,都在参与这套巴赫式的赋格。


我想,把《十二面相》这本书,作为这样一场布莱希特式的戏剧来阅读,你会读到书里隐藏的“第十三个面相”,而这个面相,便是那个正在平成年代之外,或许也正在东京之外,却共享着平成东京的每一个细节的读者,也就是你,也包括我。这真是一片充满惶恐的荒原……


在《十二面相》一书的封面上,印着这样的话:


揭开东京繁华面具下暗流涌动的人生百态。



让我来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揭开东京暗流涌动的人生百态的面具下的,人生百态!


这就是平成的东京。


十二位非虚构作家

十二幅光影交错的社会拼图

揭开东京繁华面具下暗流涌动的人生百态

解读国际化大都市多元复杂的真实面貌

《平成东京十二面相》

作者:[日] 《文艺春秋》编辑部 编

译者:陈瑜

ISBN:978-7-5327-8969-6

定价:48 元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内容简介

2019年5月,日本结束了平成时代,进入了令和元年,此后,原先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因新冠疫情推迟到2021年。回溯历史,第一次东京奥运会的召开是在1964年,当时的日本借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朝着世界强国的目标高歌猛进。然而,进入平成年代后,昭和的繁荣成为了过去,各类社会问题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而开始显现。但与此同时,在逐步放缓的城市节奏下,沉淀于时代底色中的人生百态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浮出水面,让人重新认识这座大城市中充满温情的一面。

本书是从2016年至2019年于月刊《文艺春秋》上连载的“五十年后的《直击东京》”专栏文章中,精选反映了东京“人”的变化——居民生活状态和个人意识变转——的十二篇文章,由12名非虚构作家(其中多位曾获大宅壮一非虚构作品奖)各自选择不同的主题采访、撰写而成。从被高层建筑引发日常生活感觉失调的都市居民,到在远郊山野和海岛以传统方式营生的猎人、渔师;从因嫌噪音污染、反对建立幼儿园的老人,到为家暴儿童提供保护的公立事务所职员;从深夜广播连接起的播音员和听众,到因心灵孤独而重启神社参拜之旅的青年女性;从云集于西葛西站附近的拖家带口的印度IT精英,到为上班族和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的菲律宾佣工……十二篇有温度的深度报道,十二幅多彩的社会拼图,展现出当代东京光与影的不同侧面,深入解读这座亦新亦旧的国际化大都市多元复杂的真实面貌。


作者简介

月刊《文艺春秋》是由日本文学家菊池宽创刊于1923年的文学刊物,拥有数十万读者。“五十年后的《直击东京》”是为了迎接2020(2021)年东京奥运会、致敬作家开高健于1964年第一次东京奥运会之前撰写的经典纪实文学《直击东京》而特设的专栏,邀请含多位大宅壮一奖获得者在内的知名非虚构作家参与创作,从各个侧面捕捉东京这座城市从昭和到平成五十多年来的变化。2019年《文艺春秋》编辑部将专栏文章精选十二篇,汇集为本书出版。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延伸阅读

用故事,进入真实 | “译文纪实”系列全书目

“女孩子家,考什么东大?结不了婚怎么办?”

我们做了一个新书系“译文坐标”,给爱思考的你 | 编辑的话

特立独行的数学家,一生从未谈过恋爱

爱德华·威尔逊:我们的精神目标在于丰富进化史诗

旅行,是对生活的一次小型演习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废墟狗”为好友
第一时间了解新书资讯与优惠消息

点击关注“非虚构时间”👇

👇👇 戳“阅读原文”·进入“译文纪实”专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