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质量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一)——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高质量初中教育发展研讨会

海淀进修 海淀进修 2023-03-26






会议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探讨新时代高质量基础教育建设的路径、策略,培育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创设新模式,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提升课程育人能力,开展促进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教育学会于2021年11月12日-13日举办“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高质量初中教育发展研讨会”,大会主题是“高质量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

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主办,由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会承办,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共同协办。

本次大会历时两天,包含6个内容单元,共有6个大会报告、5个专题论坛、24节现场课展示及研讨、108位专家。会议采取“院内小现场+全国大直播”的形式,来自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领导,高校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教育一线工作者,研修机构人员以及各领域的教育同仁在线同步观看直播,大会第一天上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万余人观看在线直播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内主会场




第一单元 开幕式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方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兼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金卫东主持。


金卫东校长主持开幕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代表上海市教委向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课堂教学研讨会暨高质量初中教育发展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海为未来五年的教育发展设定了新的目标,即: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入推进,实现上海教育更加包容、更具活力、更大开放、更高品质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总体建成,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的指标接近全球城市的先进水平。

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从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着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聚焦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建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第一,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最核心的环节。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双减”背景下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已经成为核心。




第二,上海非常重视初中教育发展,启动了上海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以及第四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帮助初中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三,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解决当前教育“内卷”问题的基础。



本次研讨会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脉搏,集中展示集思想性、前瞻性、创新性、开放性为一体的优势。衷心祝愿中国教育学会在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研究与探索中,不断结出新的丰硕成果。



李永智副主任致辞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方雷代表徐汇区委、区政府,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在云端相聚的各位领导、教育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地教育同仁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长期以来,徐汇区始终坚持为人民办学的价值追求,坚持将教育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坚持立足自身,回归教育的本源诉求,以“高品质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课改实践体系”为出发点,认真回答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等根本性问题,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师生共同充满活力地成长。“十四五”时期,基础教育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新的环境和形势,对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发挥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作用提出了时代新要求。

第一,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徐汇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第二,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强化“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队伍高水平专业化,打造新时代徐汇教育人才高地。




第三,抓住徐汇区人工智能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在线学习广泛开展的新契机,运用技术赋能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讨会已经举办了两届,成为教育有识之士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希望参加本届研讨会的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方雷副区长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在致辞中谈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高质量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正是聚焦到了当前我国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对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入探讨和积极落实。


一、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1.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不仅要给予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文化修养,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要能够和他人沟通,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能够与同伴共处;要有社会公共意识、法治意识,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课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途径。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要把课上好,要上好每一节课。“双减”的核心也是要提高校内的教育质量。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不断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探索未知领域,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这才是一个好课的根本。                   

三、提高教育质量,要着力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

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要经过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是提高做教师的意愿,第二项修炼是锤炼做教师的能力,第三项修炼是不断学习,第四项修炼是不断创新,第五项修炼是成长后的收获                    

教研机构和学校要给教师多维度赋能。教研机构和学校要给教师多维度赋能。教研要回应时代变化,主动作为,支持教师将育人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在这方面,海淀进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表率。学校要提升校本教研质量,激发教师活力,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发展。



                           

顾明远教授讲话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尹会长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高质量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主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对教育发展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以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教育发展的优质化程度和水平,实现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更加全面协调、更加具有创新活力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是回归教育的育人本位,确立正确的质量观要将知识和生活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体现知识学习对于全人发展的意义,体现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和方向,进而促进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实现。理想的高质量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广大学科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选得非常好,会议深入探讨新时代高质量基础教育建设的路径和策略,进一步倡导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创建新模式。这既是一场高质量体系建设理论交流的盛宴,也是一场实践展示的大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育人能力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尹后庆会长讲话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代表学会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体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对标国家育人目标,及时、准确、因地制宜地落实文件要求,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做出贡献。

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张东燕副秘书长提出三点要求:

1.进一步明确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着力强化教师的基础作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质量观,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实现科学育人。


                               

2.进一步探索适合的育人方式

要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注重因材施教、学思结合、行知合一,配合课程改革,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3.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要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要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建设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多次举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和课堂教学研讨会,服务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初中学校和校长、教师,持续促进初中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校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本次研讨会旨在分享、交流、推广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实践成果,探讨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路径,这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具有切实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中国教育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履行学术引导和专业指导的职责,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专业发展平台,更好地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张东燕副秘书长讲话

           

      

   



第二单元 主旨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文萱在大会上做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由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兼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金卫东主持。


01

赋能教师: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能力提升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罗滨,以《赋能教师: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能力提升》为题做主旨报告。



一、学会学习:帮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要关注超越知识和技能的素养,实现育人目标的升级。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实现“会学”和“爱学”



二、课程育人:教师因学生成长而精彩



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成长为着眼点,具备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学科育人价值、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读懂理解学生学习特点、整体设计组织学生学习。教师要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学习要素多元: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深度学习更加强调五育融合,要关注学生、教师、资源、空间等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关系。 2. 学习空间升级:通过升级传统的教室空间、创设新颖的虚拟空间、营造和谐的人文空间、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空间,帮助学生实现沉浸其中的学习成长。 3. 学习内容的单元组织:要关注学科内的大概念统整下的问题解决式教学,以及跨学科的内容整合。4. 学习过程任务化:学生是主体,完成基于项目、探究和问题的学习;教师是主导,要精心的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经历具有实践性、有逻辑的活动后得到成长。  


三、赋能教师:教研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教研要发挥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和独特的导航、连通转化的作用,通过五种策略赋能教师课程育人能力发展:

1. 通过组织活力赋能:五级教研充分联动,激发教研活力。 

2. 通过项目研究赋能:开展研究型实践,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转变为专题,通过研究和实践来解决,进而反思改进,不断迭代。 3. 通过同伴互助赋能:建立常态、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增进备课组、教研组的交流。4. 通过链接转化赋能:加强校际、地区之间的交流,构建稳定的交流研讨平台。 5. 通过成果提炼赋能:将研究型实践的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和理性表达。 


面向未来,教研的供给侧改革关键就是赋能教师,用循证教研来提高教研的效率,目标是指向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开展基于证据的教研优化和教师课堂教学改进,努力用高品质的教研来支撑高质量的教学。



罗滨校长做主旨报告


















02

面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未来学校”范式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李政涛教授以《面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未来学校”范式》为题做主旨报告。李教授指出,要以未来之眼,看学校教育,看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高质量的未来学校。未来学校,需要体系化的建设,是不同范式构成的新体系。

范式1:通向“智能技术”


让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在学校教育中协同共生。人工智能时代,“教”可以被替代,“育”无法被替代。教育的本质、教师的爱、教育教学的想象力、教师的勇气和教师的创造性始终不变,且永远与学校教育同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改变了教师的工作内容,所以教师的专业角色和专业能力必须做出改变。


范式2:通向“人文艺术”


让学校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气息。人文通往爱,艺术通往美,人文艺术通往生命体验。好的教育,好的学校,要给孩子丰富的体验,体验可以建构知识、塑造人生、创造个性、丰富生命。


范式3:通向“社区社会”


在学校教育力、家庭教育力和社会教育力三力融合中,打破旧体系,建构新体系。要彻底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和边界。


范式4:通向“天地自然”


找回丢失的自然,把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要让自然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进入学校文化、进入日常生活,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资源。


总而言之,未来学校范式,不宜面面俱到;未来学校范式,需要进课程、进课堂、进教研、进评价。



李政涛教授做主旨报告


















03

如何设计学后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以《如何设计学后反思》为题做主旨报告。他从反思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新课程需要“新教案”以及如何设计学后反思等三个方面做交流。

一、反思是成长之母


反思是“双基”到“素养”的唯一路径。核心素养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知识与技能只有在情境下变成学生的能力,再通过反思,最终实现素养发展。学后反思是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养成的这一重要学习经历的实践过程。


二、新课程需要“新教案”


教案不新,课堂不变;课堂未变,课程难新。

  • 单元学历案是对学习过程专业设计的方案。它是素养导向、课程视角、学习立场、单元设计,包含单元名称与课时、单元目标、评价任务等要素。其中,评价任务是关键,学后反思是重点。

  • 单元学历案的5个定位。具有课程计划、认知地图、学习档案、互动载体、监测依据的功能。

  • 单元学历案教学实践模型(PDIA)。单元学历案在学校的实践运作包含4个环节,即规划、设计、实施、评估。为单元学历案的开发、实施提供基本遵循。


三、如何设计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是需要设计的。崔教授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学后反思的水平层级,以及如何设计、呈现学后反思。

1.学后反思的三阶六级水平。包含复述、关联、转化三阶,每一阶包含两级水平,逐阶建构。

2.依据水平层级设计学后反思,并用多元化的呈现与交流技术有效诊断学生反思程度。

3.统筹思考学后反思的四个方面:

  • 反思什么:立足内容策略,看见素养目标
  • 怎样反思:符合学生认知,提供支架路径
  • 如何呈现:定位学习指南,突出简洁美观
  • 如何使用:重视社会建构,落实反思交流

最后,崔教授强调,学后反思不是课堂小结,不是课后作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是从知识技能到素养养成的重要学习过程。



崔允漷教授做主旨报告


















04

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国家课程区域性转化行动体系的构建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文萱做题为《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国家课程区域性转化行动体系的构建》的主旨报告。

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为解决诸多教育教学难题,徐汇区构建了国家课程区域性转化的行动体系

一、项目驱动,组建区域协同攻关运行网

1.项目研究: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高品质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课改实践体系;指向核心素养培育、融合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新模式探索 

2.总体思路:行政推动、专业引领、校本自主、院校联动 

3.基本原则:整体性、差异性、协同性、融合性


二、系统设计,构建区域行动体系框架

1.理念系统引领:价值领导、目标定向、问题导向 

2.技术系统引路:定位问题、开发工具、循证实践 

3.研修系统支撑:点上实验、循环改进、迭代推广、成果固化 

4.评价系统调试:以终为始、动态评价、反馈调试


三、技术开发,形成区域转化工具群

1.从国家课程方案到学校课程规划的转化工具:学校课程规划思考框架、学校课程规划内容框架、评价建议 

2.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的转化工具课程标准转化工具和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工具


四、能力提升,创建区域教师研修模式

1.建构教师关键能力结构模型:课程设计能力为基础、课堂实施能力为核心、学生发展评价指导能力为支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支撑、系统反思能力为源动力。 

2.优化研修机制与策略:“三位一体,四元协同”研修模式。精准聚焦真问题、深度参与和体验、资源创生与应用、共同体经验萃取、能力发展连续体。

3.研修评价工具调试研修进程:通过教师关键能力评价、校本研修成熟度指标等调试研修进程。







李文萱院长做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紧密围绕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交流,尤其是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大会高度关注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努力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发展,是全国教育工作者的一次学术盛会。

大会第一天上午,领导讲话和专家报告为新时代教师育人能力提升明晰了方向和路径。接下来,还将有来自5个地区的教师带来24节现场课展示百余位专家和教师从不同视角展开精彩对话,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智慧与前瞻思考,敬请期待。


直播和回放链接

● 电脑端观看地址(请在浏览器输入以下网址进行观看):

http://live.yanxiu.com/lv/page/topic/655

● 手机端观看方式(扫码即可观看):



统稿:杨智君

文:柯珊、耿雅静、韩巍巍、刘丽丽、王梦、杨智君

图: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张烨、张治

编辑:夏玲玉、高琳、袁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