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孩子去真实的农村 | 一土云南冬令营纪实

吴琼 一土教育 2019-07-03

题图:冬令营的分别。作者:吴琼,一土创校班家长。本文来自硕果(ID:shuo3guo)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167 篇文章


一诺写在前面


云南西双版纳的河边村,在世界范围的扶贫学者圈子里赫赫有名。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小云教授,带着博士生在村子里做发展扶贫的工作有三年了。 我从2016年初第一次去云南景洪的河边村了解李小云教授的“深度贫困综合治理实验”项目,就开始想,是不是有可能哪一天带孩子来,看一看真实的贫困乡村。虽然孩子不懂后面的理论基础,也可以体验一下扶贫的实际意义。 



两年以后,经过很多人的规划和工作,这竟然变成了现实。今年1月份一土的家长和孩子们五十多人, 在河边村里的每家农户们的瑶族客房里,住了一周。对河边村,这是头一次接待这么多孩子,瑶族妈妈们都特别积极的参与, 也给村民增加收入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对一土的孩子们和家长们, 这是特别的体验和收获。


孩子们不仅体验了乡村生活,摘豆子,喂猪,做饭,割橡胶,啃甘蔗,还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设计了村里的图书室。英文里有句话: “It takes a family to raise a child.” 在村子里,家家夜不闭户,孩子们来回串门, 我们和村民真的一起养了一周孩子。


这一次在去之前我们没有做任何宣传, 这一次成功的营地体验之后,一土的合作伙伴乐行公社会持续做河边的营地,今年春假和暑假都会有。如果感兴趣希望参加, 可以关注乐行公众号 乐行公社 learning2010。


▲  小云老师亲自设计的客房


小云助贫的一句话,是引用白居易的诗,“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感谢小云老师和团队的卓越工作,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带孩子们看世界。小云助贫的公众号是xiaoyunzhupin。


当大巴车发动,车窗外的村民们在向我们挥手。由一土学校、乐行公社和小云助贫中心共同举办的云南河边村亲子冬令营结束了。


孩子们不想回北京,家长们也舍不得走。短短几天冬令营的生活,让一土与河边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位村民追上大巴车,他说:“再见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握握手吧。”另一位村民说,“等你们走了,这里又空荡荡的了。你们在这里热闹。” 他们想留我们,也知道留不住。

 

河边村,是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偏远山区里的一个瑶族村落。这里地处边境,紧邻老挝,因交通闭塞,与外隔绝,曾经是中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

 

将营地安排在这里,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接地气,看看中国的乡村是什么样的,尝试着带他们做做公益,这是一土PTA主办此次活动的宗旨。我认可这样的理念,所以带着孩子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们要一起去真正的农村看看。


 返璞归真的村落带来快乐 


从北京飞西双版纳四五个小时的航程,之后又坐了五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我们抵达河边村时已经是深夜。从大巴车打向前的灯光里,我看到村民们一直驻守在村口,想必已经等候我们多时。那一刻,旅途的辛劳,深夜走在盘山路上的惊险,都抛之脑后了。村民们微笑着向我们挥手,欢迎我们的到来。我被深深感动,我们虽从未谋面,却一见如故。在夜幕中,村民们帮我们提着行李,领着我们走向不同的小路或台阶。他们把每个一土家庭领进了各自家中。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啼鸣,清晨的阳光在薄雾中照进家家户户。褪去旅途的疲惫,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在大山的怀抱中醒来。前一晚没来得及欣赏的村子,在眼前铺展开来。村民的房子错落有致地盖在山坡上,家家都是别致的楼房,保留了传统的木质结构和民族特色,与周围浑然天成。



在这样一个亲近自然的美丽村寨里,我们开启了美好的冬令营之旅!孩子们在田野里摘菜、掰玉米、啃甘蔗,割橡胶,晚上和村民们一起做农家饭。他们采采花、看看猪、追追鸡,快乐的身影踏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


▲  孩子们在看猪圈里的小猪


“去我家玩吧,我家有个阁楼,可以喝茶!”“还是去我家吧,我家有个大阳台。” 每个一土家庭分别住在不同的当地居民家里。孩子们争相邀请小伙伴们去自己家里玩,这是他们在云南的家。与在北京不同,孩子们在这里四处串门,满村子跑着、满山坡野着。




起初我们家长还有些担心孩子们乱跑的安全问题。待了几天,我们发现河边村夜不闭户,出门也不用锁门,安全系数很高,与世隔绝的弊端倒让它成了世外桃源。所以我们也逐渐宽心散养着孩子。“这样养孩子太轻松了,”家长们聊起天来都这么说。

 

有时候到了饭点,有家长满村子找孩子——看见我们家谁谁谁了吗?有时候,家长微信群里时不时来一段播报——谁谁谁在我们家玩呢。散居在北京各处的家庭到这里做了邻居,我们家长也觉得新鲜又兴奋。

 

后来我慢慢得知,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小云教授在当地成立了小云助贫中心。经过三年的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河边村修了马路,盖了木楼,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冬令营本是要体验农村生活,实际却享受了扶贫工作的成果——住在村民家的客房,吃在村里新开的餐厅。每天,村民们都用最好的食物款待我们。他们用新鲜的香茅草烤鲜活的罗非鱼、用现采的芭蕉花炖土猪肉、用天然植物汁染成彩色糯米饭,还有奔跑在山林间的土鸡炖汤。



我们在河边村吃得最有趣的一段饭便是雨林长桌宴了。大家兴高采烈地徒步行走在大山里的泥巴路上。六七岁的小孩和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起排队,在村民的搀扶下,走过小溪流上的独木桥。来到雨林深处,我们看到一条条竹制的大桌上,摆着成套成套的自制生态餐具和美食。我们以芭蕉叶为餐盘、以竹具为碗筷,端起一杯鲜榨的百香果汁,品尝着这最天然的珍馐,不枉村民们多少个日夜的准备。

 

在河边村住了几天,无论大人小孩,大家身心都越来越放松,幸福感也逐渐飙升。我们在这里仿佛找到了理想的幸福社区,千金难买! 


 丰富的营地生活促进成长 


在我们这个亲子营内,年纪最小的孩子只有9个月,最大的老大已年过80。丰富的年龄构成给营地生活带来了更多活力。我们有父母没来、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带着孙子来参加的,也有全家三代人一起参与的。还有几个家庭是爸爸单独带孩子来的,听说是妈妈们有心给他们创造一个增强亲子关系的机会。



几位老人在营地中的表现可敬可佩。在望天树景区36米高500多米长的空中树冠走廊上,小朋友们个个出人意料的勇敢,快步前行,如履平地。而六七位老人也跃跃欲试,直面挑战,最终都走完了全程。在跳傣族舞时,老人们也大胆尝试,和孩子们一起载歌载舞。

 

这是一群多棒的老人啊,他们不但克服了长途跋涉的辛苦,在营地的活动中也非常积极地参与,给我这样年轻的家长和年幼的孩子们作出了榜样。这大概是对一土核心价值观“内心充盈,乐天行动”最好的诠释了。



爸爸带娃出行的家庭也有非常戏剧性的变化。一开始,孩子调皮捣蛋,爸爸生气严厉,父子间冲突频繁。有一天孩子发烧了,依偎在爸爸的怀里几近撒娇,爸爸端着水杯悉心地喂给孩子喝。那一幕父爱在闪光。再后来父子间更多欢声笑语,亲子关系得到了升华。他们的故事成为我们身边的《爸爸去哪儿》,在营地里被大家津津乐道。



在瑶族文化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学习包瑶粽、走高跷、打陀螺、纺线、射弩。几个孩子研究纺线机时遇到了挑战。他们总是失败却不放弃,只是不断地总结经验,然后重新尝试。看到他们专心致志地钻研,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学校做项目制学习的样子,勇于尝试、反思迭代、团结协作。过了大半个小时,他们终于掌握技巧,能够连续不断地纺出长长的棉线。那一刻他们欢呼雀跃。



白天体验丰富的营地活动,晚饭后孩子们就在村里的儿童中心做一日总结。当地的小朋友闻声而来,好奇地看我们做游戏。我们邀请他们一起来参与,他们又害羞地跑开。第二天,我偶然看见几个小姑娘在追逐嬉戏,其中光着脚丫的是村里的孩子。她们不分彼此,玩得很开心,爽朗的笑声柔软了每个人的心。

 

至此以后的每一晚,都有更多当地的孩子加入我们的游戏。随着游戏的推进,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有一晚正好有位家长过生日。有了生日蛋糕助兴,再胆怯害羞的心也阻挡不了情谊的流动。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小朋友们彻底玩成一片啦!

 

有一回,女儿回来告诉我她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发现了一个很高的木梯子,爬上去以后又发现了几只刚出生的小狗。第二次回来,她说在小伙伴的鼓励下,她摸了小狗。“小狗摸起来好软啊,毛茸茸的。我摸的那只最乖,它的身体在发抖,可能有些害怕。”第三次回来,她说她们每个人都抱了小狗。“小狗好小好可爱啊!”



后来抱小狗这件事儿在孩子圈里流行起来。我女儿她们几个小伙伴每天乐此不疲地一次又一次带领更多的孩子去看小狗。小狗崽子们一下子多出来很多宠爱它们的“叔叔阿姨”,而这些“叔叔阿姨”也因为小狗收获了越来越多亲密的友情。


每一天,河边村里都发生着许多这样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发出许多感慨:“我真羡慕这里的人啊!”“这里的生活真挺享受的!”“我长大了要来这里工作!”


 寻找同路人共建幸福社区 



营地每天在村子里的儿童中心做游戏、做总结。说起来那是儿童中心,其实就是一间屋子,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这么大的地方用来做什么好呢?给当地的小朋友设计个图书室吧,他们那么爱看我们带来的书,一定很渴望拥有自己的图书室。说干就干!和当地小朋友一起,我们分成了八个组,每组有一位家长导师带领。我们约好每天都花一点时间一起坐下来,探讨一个理想的图书室究竟是什么样的?



图书室的设计方案在结营仪式上正式发布。八个小组的方案不尽相同,既异想天开又细腻周到。有几个一土的小朋友做了提前调研,他们觉得有长颈鹿楼梯和大象滑梯的图书室会更受欢迎,有的方案里配上了饮水机,还有绿植。河边村的孩子说图书室要有明亮的灯光和舒服的地毯,还要提供电脑和黑板以便学习交流。当然啦,图书室最需要书。在现场,一土的孩子们把从家里带来的书送给了河边村的小朋友,让阅读的快乐在他们之间传递。

 

图书室设计项目展示结束之后,家长们和孩子一起为冬令营作总结。有家长爸爸说,“我平常工作忙,照顾孩子的时间很少。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带儿子出门,这一路上我们之间经历了各种挑战,但是几天下来,我觉得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亲密了。”另一位爸爸说,“冬令营中孩子玩得非常开心,收获了许多成长和友谊。我做了一回辅导员,体验了一回做k班老师的辛苦工作,在处理孩子们意见冲突和引导他们做图书室设计的过程中,我也成长了。”

 

有位妈妈也坦言,她本就有下乡养儿的想法。这次冬令营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在这里和大自然亲密联结,是在北京的公园里无法企及的体验。我的孩子在观察能力、感知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感谢这样的活动。”



说到感谢,营队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前一晚特意写了演讲稿,他说:“特别感谢一土学校、乐行公社以及小云助贫中心举办的这个营地活动,孩子接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知识,通过实践完成了人生历练。我们两位老人也过得非常愉快,收获很大,不虚此行。期待我们明年再相会!”

 

家长们还提到,河边村虽然物质贫乏,村民们却平和喜悦。他们身处大自然,过最简单的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里,大家深受感染,释放了一贯僵硬的外表,感受到了最彻底的放松。而每一个家长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他们自己小时候在农村挨家挨户找小伙伴玩到很晚才回家的样子,那种真实刻在心底的快乐印记在尘封多年以后被打开了。“是河边村帮我们找回了小时候的记忆和一种久违的安全感,这种感觉让人感到非常幸福。”



选择一土的家长本就是内心充盈的人。这些人发挥1加1大于2的效应,让这股充盈的力量因叠加而变得更强大,成为一个会发光的幸福社区,从而感染周围更多的人,我们自身也会受益。就像我们找到河边村,河边村也滋养我们。孩子们在这里获得了丰富的成长体验,他们的人格也会更完整。即使当初我们不知道来到河边村能干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六七岁的孩子能不能懂什么叫扶贫,什么叫公益。但是我们从来不缺开始的勇气,我们相信,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开始了,就会有收获。



六天的冬令营时间太短,孩子们的友谊才刚刚开始。他们设计的图书室会变成真的,一土和河边村之间的联结也会继续走下去。因为一土带着孩子和家长们玩真的!孩子们设计图书室、赠书只是我们此行公益行动的起点。我们还会持续推动图书室的实施,将孩子们设计的图书室变成现实。同时,我们已经在策划将当地的有机绿色食品销售出去,帮助村民们增加收入。

 

我们寻找更多共同建设幸福社区的同路人,你来吗?欢迎加入一土!

-  END  -

 推荐阅读 

学校就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 | 一土期末特写

一土创校家长:来加入我们吧

从高盛到一土,我眼中的教育

“做”出来的未来教育

不管未来怎么变,教育的这5点不会变

2018秋季招生申请已开启,北京开放年级K-G5,广州开放年级G1、G2,申请请戳阅读原文。


如果您想分享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心得,

请给邮箱 tougao@etuschool.org 投稿。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