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晋中:“四轮驱动”强劲激发区域办学活力

张海荣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2-05

中管君导读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将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有效抓手和根本举措。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晋中市教育局牢牢抓住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主题,积极推进干部教师交流、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和职称评审四项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文共4255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校长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发展之基、改革之本、活力之源,是提高办学质量效益的第一要素和核心资源。近年来,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抓住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主题,积极推进干部教师交流、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和职称评审四项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蓄动力:大力度实施干部教师交流制度


教师是教育资源的基础要素,没有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就不可能有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基于这一思考,2008年,晋中市委、市政府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决定在全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制度,连续十年推进教师资源的科学流动和均衡配置,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择校”“择师”“择班”问题的关切,从根本上促进市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 配套制度:明确干部教师交流工作思路


晋中市政府着力于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化,立足区域优质师资分布不均衡、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教师学历层次不合理、教师循环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制定出台了《晋中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行联盟式或集团化管理,深化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晋中市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率先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制度。


全市按照“试点先行、稳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基本路径,进一步将交流工作与学校的岗位设置和核编定员相结合,与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与教师的录用补充和培训提高相结合,逐步实现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


2. 统筹实施:因地制宜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全市坚持“以县统筹、因地制宜、均衡配置、合理流动”的工作原则,按照“顶层设计、政策统领、典型示范、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将人事交流和职称晋升有机挂钩,突出把干部、教师交流经历作为申报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的规定,要求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干部教师应进行交流,并且每学年参与交流人数不得低于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0%,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针对因人员补充不足造成教师短缺、因传统管理模式及校际壁垒等造成教师流动不畅等问题,晋中市坚持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先后通过推行城区之间、农村之间、城乡之间,以及集团内、联盟内交流等不同方式,突出发挥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强化干部教师交流管理考核,提高交流干部教师待遇,激发干部教师队伍的活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交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2万余人、教育干部1500余人,其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参与交流4300人,占到交流教师总数的40%,基本实现每所农村学校有10%的专任教师为骨干教师的目标。


3. 形成范本:探索教师干部交流多元形式


在交流工作中,全市共创建联盟78个、教育集团22个,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校际及县域城乡优质师资的均衡配置和科学使用。其中,太谷县六大城乡教育盟区探索“校际管理互促、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及考核管理机制方面的交流经验在全市推广;榆次区“十大联合体”集团化办学取得显著成效,创造了“人走关系留”“人走关系动”“学科对等交流”“交流兼支教”“跨校岗位竞聘交流”“农村薄弱学科巡回走教交流”等多种交流形式。

 

强内力:多途径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


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唯一试点,晋中市着眼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系统性设计、立体化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扎实加强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1. “摘帽子”:推进教育家办学


立足区域教育特点,晋中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敢于自我革命,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从2017年起,我市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小学校全部去行政化,摘掉42所科级以上学校、397名科级以上干部的“官帽子”,为教育行政部门政令畅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改革建立了职级序列、职级评审、职级考核、职级薪酬、校长人才库和岗位竞聘等系列制度,消除了校长人才流动壁垒,推进了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


2. “给位子”:提高校长办学自主权


在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践中,全市进一步将学校内设机构设置权、副校长提名聘任权以及内设机构领导选聘权、教师聘用权、经费使用权、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权、学年度综合考核奖励资金分配权、特色课程开设权等7项权力下放给学校,提高校长办学自主权。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两年来,全市541个办学主体学校校长聘任的1152名副校长、2415名中层干部,都是由校长提名聘任,市县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不进行干涉。


3. “发票子”:构筑校长教师“责任共同体”


在保证原有工资待遇不变的前提下,我市设立了“校长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校长职级薪酬”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分三级八档,按1.3万元~9.7万元区间发放。“团队激励性资金”是为除校长之外的其他校级领导、班主任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员工设立的,依据学年度考核结果和学校班级数,按照“优秀每班10000元、良好8000元、合格6000元”的标准发放,并且激励性资金的一半以上向班主任倾斜,进一步形成校长和教师的“责任共同体”。仅2019年,市级财政拨付激励资金1660.2万元,县级财政拨付考核激励资金9365.3万元。

 

激活力:宽口径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2018年,晋中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教育持续发展实际,从民生服务的高度,整体确立了“以市统筹、试点先行、市县联动、清单管理、全面推进”的基本策略,全面铺开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1. 政府统筹:整体推进教师管理机制改革


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教育局、市编办等四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聘用、合同管理”的中小学教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长对教师的岗位聘用权,淡化职称在岗位聘用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教师岗位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唯职称看能力,岗位聘用看业绩”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2. 试点先行:逐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方案


2018年,市委改革办正式印发了和顺、左权两县“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方案,启动了“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和顺县理顺了编制、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之间的关系,成立三大教育集团,进一步扩大统筹配置县域内教师资源的职能,当年全县1606名中小学教师全部通过竞聘到了合适岗位,其中跨校竞聘146名教师。左权县组织校内竞聘1256人,跨校竞聘209人,组织调剂73人,缓聘待聘10人。


3. 全面推广:有效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活力


全市在总结试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在落实“县管”的过程中,针对教师编制和岗位管理涉及编办、人社等部门权利重构,需主动放权的实际,我市明确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由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亲自抓,先后召开相关部门专项协调会40余次,有效促进了措施的落实。


在落实“校聘”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注重实绩”原则,充分发挥岗位管理的杠杆作用,竞争择优,优中选优,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全市26504名教职工参与岗位竞聘,其中,校内竞聘或直聘25110人、跨校竞聘1067人、组织调剂257人,有70名教师未予聘任。同时,全市临时代教和用工人员减少了2044人。

 

增效力:严要求强化职称评审机制改革


职称评审是广大教师关心关注的焦点。针对教师晋职晋级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唯论文”现象,我市基于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时机,彻底取消了职称评审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杠杠,切实建立健全了“四统一”教师职称评审机制。


1. 统一下放岗位职数:破解“指标难寻”的问题


晋中市将岗位职数使用权100%下放到各基层学校,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对学校岗位使用进行行政干预。各学校在岗位空缺数额内,自主确定推荐名额,自主制定岗位标准,自主组织申报推荐,自主决定岗位聘用人员。同时,我们要求各学校科学合理使用岗位,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必要时组织竞聘推荐,逐步形成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跑、要、找”职称指标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 统一量化推荐标准:破解“千校千标”的问题


市教育局制定了全市统一的《晋中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量化赋分标准》,将师德考核、年度考核、支教交流、参加继续教育等列为基本条件,其中对师德不合格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将育人工作、完成教学工作量、教学业绩、专业示范、参与教科研等列为标准条件,充分体现“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业绩为要”和“不唯论文”“不唯奖项”的原则,彻底解决了推荐环节“千校千标、因人定标”等教师反映强烈的问题。


3. 统一组织答辩考试:破解“评价不公”的问题


进入答辩考试环节,我市引进第三方机构全程参与,围绕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努力改进考试形式与内容,由第三方机构根据我市拟定的考试要求和目标,分学段拟定试题和阅卷。在此基础上,根据测算出的平均分、差异值,在全市不分学段、学科,以“比较成绩”大排序确定考试等次。通过严密组织,采取考评分离的办法,彻底解决答辩环节人为操作造成评价不公的问题。


4. 统一教学评价办法:破解“人情干扰”的问题


在组织评审时,我们以县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录像,屏蔽姓名编制录像号,以市为单位按学段学科编制评课号,聘请异地评委观看录像进行评价,再以评课号到录像号到姓名的办法倒序还原参评教师课堂教学成绩,彻底切断参评教师和评委之间的直接联系,堵塞了已往课堂教学评价的各种漏洞。参评教师为评职称“找关系、打招呼、递条子”已经成为历史。


上述四项改革同频共振、综合发力,四项措施统筹实施、融合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成为激发全市学校办学活力的“强劲引擎”。

 

(本文作者系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局长

 



11期文章回顾 


杨银付 | 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吕玉刚 | 让“全面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落到实处

谢   凡 | 走向理实相融的专业写作

褚宏启 | 让每一所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李永智、赵孟笛 |  上海教师教育创新:以“专业学校”撬动全域教师发展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0年第11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
邮      编:100120
网      址:www.zxxgl.com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
邮件主题: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稿件查询:010-8208917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西晋中:“四轮驱动”强劲激发区域办学活力

张海荣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