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首都师大这样培养卓越教师!

新媒体工作室 首都师范大学 2024-07-01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伴随着教育强国建设任务的不断推进,对高层次教师队伍人才建设的需求成为了新时代教师培养的重要课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躬耕多年,瞄准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回应北京市对高层次教师人才队伍的需求,以教学创新为动力,科研产出为抓手,优质教师培养为目标,探索并总结出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工作的新思考、新探索、新思路和新架构,致力于培养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为培养造就更多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合影



启蒙·成长·卓越

探寻教育家成长规律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关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指导意见,立足“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在坚持“反哺-超越-激活”实践取向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融合取向的培养理念,探索出一套本科师范生与全日制教育硕士贯通衔接、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深度互动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在首都师范大学“高水平学科群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教师教育学院广泛吸纳全校学科教学论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教育情怀深厚、学科基础扎实、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团队中多人入选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等,多人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多人担任教育部教材局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审定、测试专家;多人担任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卓越教师计划首席专家;北京市教委特级教师高级研修、名师工程、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等项目的首席专家,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突出、优势显著。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专任教师


「我们打造“卓越班”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本硕之间的链接,探寻教育家成长规律,使培养成果惠及更多学生。」教师教育学院自2018年起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团队教师于2019年承担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探索“1+2”贯通培养模式。在校内选拔乐教适教的本科四年级学生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进入“卓越班”开展培养,提前修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技能技法、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等课程,提供微格教学、跨学科课程与教学实践、跟岗特级教师、教育学术论坛、跨校交流、海外实习等特色实践活动。同时为“卓越班”学生一对一分配专业导师,由学院导师直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鼓励学生参与到师门的相关学术活动中,同硕士、博士研究生共同学习研讨,以增长学生学术本领和实践技能,促进全方面高水平发展。


“卓越班”学生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调研学习


教师教育学院实训教室


回忆起在“卓越班”成长学习的经历,2023届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郭慧盈说:“起步与体验是‘卓越班’学员的成长心经。起步,是教育科研的萌芽;体验,是教育教学理解的丰盈。从启蒙、萌芽到熟练,让我逐渐具备自主发掘选题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求学期间,郭慧盈在团队教师的鼓励下不断深化学科知识、磨炼教学技能、增长实践能力。团队教师“知教、乐教、善教”的专业情意使学生种下了“争做好老师”的种子,涵养了学生从事教育教学的情感力量和“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哲学。


团队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生命影响生命

笃行何为教 何为师


「教育学是一种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马克斯·范梅南」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团队带头人田国秀教授认为,教师教育提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师德”,是“立德树人”,是“内生”。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而是教师通过日常的点滴努力推动学生获得全方面的成长,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团队教师用心用情,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在教育领域的深耕,如滴水穿石般从业务成长人格发展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为学生诠释何为教,何为师。


团队教师所获教学成果奖


团队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在促进学生业务成长方面,团队着眼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内容与结构,在涵育扎实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实践技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团队从“准教师”成长实际出发,为教育硕士的全面成长提供必要支持,通过教学能力类课程、师德素养类课程、班主任专业能力类课程、教师专业方法类课程等,从知识层面培养具有广博且精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同时,团队成员重视“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建设“集中+分散”实习见习机制,做实“做中学”理念,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融合。在教学环节设置实验课、微格训练课和实训课等校内实践课程,同时包含见习课程、实习课程、观摩课程、竞赛课程等校外课程,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教育场景,主动面对真问题,体验真感受,积累真经验,激活真思考,锻造真能力,为“登上讲台、站稳讲台”打下扎实基础。


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参与教学技能竞赛


2022级教育硕士在通州区潞河中学参与教育见习


除业务成长以外,教师教育学院团队十分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近年来,团队发现,教育是一项情感实践,情感渗透在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情感是个体成为一名好教师重要的源头动力,唯有处理好情感问题,教师才能够自发地纾解自身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自我成长。如何保证教师处理好职业特性与一般人性之间的平衡点,使得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既生动活泼又不失稳重,既和蔼可亲又坚守原则,既心有大爱又因人而异,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探索、追寻。团队中英语教育专业青年教师赵连杰在进行教师培训与深入一线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一线教师普遍反映师生关系、与学生的情感关系对教育教学具有明显影响。以此为契机,赵老师热情投入教师情感的研究与探索,指导学生时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情绪,妥善管理情绪,提高情绪表达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内生”力量,实现教师人格发展和业务成长的双向促进。



内生·涵养·共享

为首都培养优质未来教师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始终坚持教师培养与发展同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城市发展布局、教育发展规划密切结合,将“为北京培养合格的未来教师”作为工作目标,基于“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团队,探索出一套大学教师培养与中小学教师研训交互推进、互相嵌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由教师教育学院主责,承接“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2022-2025)”“2023年度北京市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北京市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举行三个项目联合启动仪式。


教师教育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举行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一是推动大学课堂下移。自2017年教师教育学院设立以来,学院共与北京市80多所中小学签约学生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基地,并与其中多所优质中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协同,辐射北京市18个区县和津冀地区。大学教师通过指导实习、指导课题等方式,开展下校教研活动,带领研究生进入中小学,把教育理论、教材分析、课程改进、班级管理、家校共育等课程开在基地校、用在第一线,使学生在真实情景、真实问题中学习思考。

二是促进中学课堂上移。团队邀请一线中小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以名师课堂、师徒交互、听课评课、双师课堂、同课异构等方式,全方位参与教育硕士培养。因为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让教师教育更加“接地气”、重实效,助力学生在实践方面成长成才。

三是实施教研科研互助。利用学院承担在职教师研修培训的机会,打建“大学老师+中学老师+准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在职教师与在校学生的研学团队,在职教师提问题、做选题,贡献教研经验,在校学生查资料、出思路,共享科研智慧。通过教研科研互助的形式促进大学与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双向供给,实现教育资源的区域融合。近年来,学院先后组织“普通高中办学多样化与特色发展”“双减背景下的年级组长素养提升”等项目,围绕教师教育政策、课程标准、专业标准等研制,直接服务于国家及北京市教师教育改革,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与北京市基础教育各项事业发展协同共进,推动形成师资培养与北京市教育和谐发展的共生格局。


2022级教育硕士在育英学校授课


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通过“影子计划”在国外交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教学创新团队坚持对“教育家精神”的传承与实践,践行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积极探索。未来,团队将继续坚守首师姓“师”的初心使命,基于卓越教师培养2.0计划,构建“融合取向”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尝试构建首都师大卓越教师培养3.0模式,探索学科与师范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实践路径,为创新教师人才培养、服务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往期回顾

李玉民教授与他热爱的翻译事业

缤纷首师!你的专属PPT模板上新啦!

在首师看“珍宝”,这个展览很绝!



作者:陈巍文、王涵玉

编辑:王涵玉

责任编辑:陈巍文

审核:郭圆圆

图文来源:教师教育学院、人事处、教务处

感谢张琪书记、田国秀院长对于本文的大力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