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郁”见新教育,便不问西东

曾郁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故事汇]


当致良知的伟大力量在我心上凿开一道缝隙的时候,有一束柔和温暖的光从中透射而出,那就是被遮蔽已久的良知光芒吧。它虽然微弱,却足以指引我继续走在新教育的征途。怕什么风吹雨打,怕什么举步维艰,只要你在前进,只要你始终坚持,便会无所畏惧。我把我与新教育的遇见放在心中,我把我与她的故事写下,无问西东。——曾郁


“郁”见新教育,便不问西东

作者|曾郁

(贵阳市东山小学校长)

 

我们原本卑微,因为新教育,因为一份使命,我们的生命由渺小而庄严,我们的工作由稻粱谋扩充至千古事,我们的世界也从柴米油盐放大到家国天下,感谢你,感谢他,感谢我,感谢每一个醉心于新教育的同仁,放逐了我们共同的理想,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注入了意义,使我们琐碎的人生变得贵重,让我们的生命从此荡漾着爱,诚恳,付出,以及智慧。——朱永新

 

每每读到朱老师这句话,内心庄严感油然而生,我是一个幸运者,从当校长的那一天就与新教育结缘,与一群相同尺码的新教育人携手走过的岁月,这是“最美的遇见,最深的记忆”。一直以来,新教育理念引领着我们各实验学校前行的脚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看到了同仁们与新教育共舞,舞出教育的生机与活力;舞出教育的境界与气度;更舞出了教育的朴素至纯与不凡品格。今天我带着一丝眷念,重温那段温暖的日子,带着一丝期待,感谢那段激情无限的芳华,带着一颗坚定的心,与新教育同仁们共同让前行之路更铿锵有力。


 

一、

带着一丝期待,

前行才更激情无限——

新教育与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文化自信

 

走进林泉校园时值冬季,清晨校园空气格外清爽,几个孩子在花坛边擦拭着白色的瓷砖,在我看来瓷砖很干净了,可是在我的注视下,几个孩子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又专心地抹,生怕哪点不干净似的,一个孩子可能刚清理完抹布走过来,小手红红的又投入他们的擦拭活动中,孩子们在用这双小小的手守望这他们可爱的校园。我激动地给老师们讲:我们的孩子居然自己打扫校园。老师们说,这里的孩子都是这样。我想那一刻,我顿悟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把儿童放在社会中心,无论他来自何方,将来他都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建设者,感谢我们可爱的孩子,感谢人生的这一次转角:每个人都有一个龙场驿。只是这个龙场以不同的样子在不同的人的生命中表现出来而已。如果说阳明先生“我的学问是万死千生中得来”,而那一刻我真正体会过去岁月里我对教育浅薄的认识,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孤本,每个生命都无须比较,孩子是一颗千年的种子。“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诗人余光中写给孩子的话,说出了我们新教育人最深沉的期待,从那一刻我开始思索:我们该建构一个怎样的精神家园包容下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气质,能实现本土与移民孩子心灵的相通,能贯穿学校的历史与未来?

 

 

林泉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68%的外来务工子女,孩子们生活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夹缝中,同时受到两种文明的影响,处于两种文明的边缘,在逐渐脱离乡村文明的根的同时,却在艰难地融入城市文明中。对这样的孩子应当用什么构筑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我走进这所学校那一刻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三马片区当时正在进行新教育申报工作,我喜欢读朱永新老师的诗,喜欢朱老师对教育那种诗意的追寻。特别喜欢《新教育的种子》中的一句诗:“我是一粒种子/一粒新教育的种子/我来自理想与激情催开的花儿/我无法选择我落到怎样的土壤/——富饶还是贫瘠,北国还是南方/无论把我埋得多深,我终将穿越泥土/向着明亮的那方……”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为了这个完美,我将向着明亮的那方坚定地走下去。

 

是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栖息的土壤,但我们可以改造这片土壤,让每一粒种子都茁壮。我这样告诉老师们。学校这个生长场要激发这里每个生命向上生长的激情,在交流与碰撞中林泉小学办学理念“成就每一粒种子的梦想”就此确定了。正如泰勒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开辟途径,使之产生的行为能被社会接受,与此同时,个人需要得到了满足,而有机体也不会处于持续的、未经缓解的张力之中。”让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多一份生机,让种子在这里愉悦地生长。

 

刚刚来学校时,学校的晨诵、午读、日日练(写字训练)成了常规课程,活动时间一到学校统一播放时段音乐,我观察一段时间发现,我们那些可爱的小朋友并没进入状态,总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音乐响起的时候还在学校门口或者路上,本是精心为之的晨诵、午读就在孩子们三三两两的“报告”声中结束。迟到背后折射许多问题,学校班级对迟到现象管理制度的松懈、不重视,晨诵、午读等课程并未走进学生内心,没有引起他们内心的高度认同,学校周边小卖部、杂货店等吸引力远远胜过校园生活。

 

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帮助孩子们精神成长,另外也得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让孩子有梦可追。


 

1、环境文化促“早”文化的生根

 

林泉小学教学楼旁有一片荒地,学校与金鸭村委会签订了免费租用教学楼前那块荒地的协议。老师们要把孩子梦中的百草园搬进校园里,荒地开辟出来,这里既有鲁迅先生笔下无限乐趣的草木虫鱼,也有“林”与“泉”的诗意世界。园内种植一草一木有着四季轮回的色彩,孩子们认养、研究、分享劳动的喜悦,百草园的草木虫鱼在孩子眼中是诗、是画、是歌、是无数的问号与叹号,同时也是生命自由绽放的歌。其中中草药成为课程,在识中药、辨药性、种中药的过程中了解中华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农具的认识与使用,让粗笨的工具成为孩子们的朋友。“百草园”成了学校的一个绿色品牌,成了闹市中的世外桃源,正如大门对联:“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流连其中感受自然之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正如园内深处陶然亭庭中对联:“茂林修竹纳贤者  清泉活水濯俗心”。

 

根据校园环境布局结构及小巧精致的特点,“百草园”有了,学校仅一栋教学楼,就将他命名为“三味书屋”,教学楼门厅展示学校文化理念。正面有三味书屋对联:“治学于林泉知古今中外读书有三味品经史子集”;右侧设“早”字墙;左侧设读书角,取“林泉”意境,造成树形书架,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外阅读场所,同时增加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利用过道空间打造一个融自然生态与书香墨韵为一体的读书廊,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读书环境。

 

三味书屋(教学楼)共三层,一楼主题“读经之味”;二楼主题“读史之味”;三楼主题“读诸多百家之味”。楼道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学校楼道文化分为:诗韵林泉、读享林泉、微笑林泉,通过楼道文化构建“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走廊上设置班级标识,学生作品展示园地,走廊文化牌。

 

 

 在校会的时候学校老师讲鲁迅先生“早”字的故事,学校文化走廊有鲁迅先生的故事,旨在通过这样的环境与氛围,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三味书屋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场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看到孩子们听了故事后认真思考的表情,老师们果断地改“早”为校训,一方面“早”字与刻于书桌的故事就发生在三味书屋,另一方面林泉之境正给了孩子“早”的气息:草木葱茏,代表青春朝气;泉水潺潺,代表岁月易逝。

 

学校从最初每天的行政在学校门口等候迟到的同学,请每班班主任认领回家,这是加强制度管理。后来在校门口打造了“早”字石,三味书屋过厅“早”字墙,“黑发不知勤学早”“几处早莺争暖树”“青春须早为”等古诗句,营造教育氛围,达到警示教育意义。

 

 

2、

“林泉高致”让童年变成田园诗情

 

作为航天企业的一所子校,贵阳市林泉小学划拨地方以后,保留了她独具魅力的校名。校名特别在于:“林泉”是中国画画坛的一个隐喻,就如同“梨园隐喻戏曲”“杏手隐喻医术”“桃李隐喻教育”一样。我想《林泉高致》集中体现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古人对诗意栖居的理想追求,其中蕴含着生态审美智慧。由此,演绎出“林泉•高致”的教育学意义:林泉•高致——从多个角度去发现自然科学规律,自然、社会与人三者和谐相处、诗意栖居(林泉),从中拥有高远的志向、高雅的情趣和健康的体魄,才能够走向更远的未来(高致)。即:知于“林泉”,行于“高致”。林泉小学的课程就从高度、深度、广度去挖掘教育资源,去整合教育资源,从而培养知于林泉,行于高致的林泉人。

 

那天偶读了孙双金老师的《老师,你可以拥有自己的课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课程应该成为土壤,是成就每个孩子梦想的土壤。于是我把这个想法带进了办公会,我说:我们也可以拥有我们自己的课程,瞧,把带有“林”和“泉”的诗找一找,汇总编辑成册,不就成了我们的晨读教材了吗?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发现他读书的学校真的从诗中走来。一番话马上得到大家响应,于是教师业务学习时,教导处把年段、各教师安排都细细排列起来,可谓全员动员,一个不落。接下来的日子,老师们忙着搜集材料,美术老师给材料配上图,低年级的老师找到儿歌······有的老师还找到了外国诗,自己就在办公室朗读起来。一段日子就这样忙碌地溜走。

 

  

期间我曾经和别人讨论我们的想法,有人这样问我:“你懂不懂课程?”我想了想,在此时我宁愿不懂,无知者无畏吧,目前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参与课程建设的勇气。就这样我们老师们亲手制作的作品完成了,我们给她取了一个名字——《林籁泉韵》。林泉小学用田园诗开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天,在诵读中全体师生找到了学校文化的根。

   

外出学习我照例把资料分给大家阅读,一个老师拿到了一个学校的校本课程读本,结果没几分钟她就掉头回来,说:“校长,能换吗?我觉得这个还没有我们做得有特色,没啥参考价值。”那一刻,我突然为当初我啥也不懂而庆幸······

 

接下来的日子中,我惊喜的发现,老师们在自觉地思考并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在学校的家庭教育课题中,我告诉老师们家庭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家长今天走进校园,不是来听大道理的,而是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是去受训或者道歉的,而是与其他家长、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们交流经验,自省自悟的。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课程中要求常态化、科学化、具体化,建立家长与学校的多元沟通渠道,比如家庭教育微课。刚结束学习没多久,一群年轻的班主任就闯进我的办公室,她们说:我们还可以搞点家庭教育情景剧,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天!我可爱的老师们,你们太厉害了,情景剧比起微课那可难多了,她们却要做这样的挑战!以后午饭后,路过办公室里就听到她们的讨论声,她们到处取景,然后自己剪辑,最后我看到的不是她们的作品,而是我湿润的心。


 

为拓展学校课程体系,与老师们努力从各个视角去找寻课程的资源,于是学校的历史成为课程资源,学校的前身是林泉电机厂子校,该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中国航天微特电机、二次电源及小型化遥测设备的专业研制生产单位,是航天微特电机专业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建厂四十多年来,共为300多种型号研制生产了上千种产品,有86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让学生走进这样的企业,上航模制作课,了解林泉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他们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林泉创业精神的鼓舞下,林泉小学的每个孩子都应该用微笑面对明天的阳光。

 

学校的地理位置成为课程整合的资源。学校与一所综合批发市场为邻,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工作人员的辛苦,了解各种食品的加工情况,了解市场大车对本地区交通的影响,把一些资源变成课题,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师生发表演说,而且师生的确会注意它,并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渗透着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展示着师生的生活,散发着师生生命成长的气息,是“说”自己心里“话”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能使人获得一种积极、向上和健康的精神力量。学校的环境成为课程的生长场。国际共识及国内钟启泉等新课程改革倡导者,认为:课程只有两种形态——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两种课程形态的实施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作为分类标准。学科课程主要指国家课程校本化,活动课程主要指校本课程个性化。据此我们设计了学校课程体系,“林泉•发现”课程突出的是科学素养,“高致•陶养”课程突出的是人文素养。两者构成完整的人的核心素养。两大素养为“全面发展”提供了“全面评价”的研究空间。

 

 

一个刚接班不久的代课老师,为了他们班的完美教室,让家长也参与班级课程中,给学生讲起茶道文化;我们工会主席兼着资产管理员,死活不放弃班主任这个职位,在班上搞起诗风运动,学生现场写诗,就订成一本本诗集······

 

学校的微信平台,有两个可爱的女老师精心地经营着,她们用“处女座”的精神侍弄着这片精神的土地,一个错别字,一张图片,校园的每一处风景,都没有离开她们的眼。相信的力量就这样传递。

   

学校新来的特岗老师,一次请他双休来学校加班,他说:“学校是我们的,算什么加班。”我可爱的90后,已经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了。

   

学校保安师傅看到老师们孩子们天天练字,看到孩子们整天读诗作诗,于是也跟着练了起来,汤师傅还写诗:“更觉冬意不畏寒,一片书声朗朗起。吹动百草园内红,山林隐逸林泉风。”每首诗里都有林泉,都有我们的百草园、三味书屋。汤师傅说请我指正,此时我除了感动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课程实施中,各班级依托完美教室建设,老师们以书屋为主题,在师生共同研讨中拟定各班班级名及文化内涵。我觉得不仅让学生会读书,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礼仪仁善之美,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等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瑯環书屋的诗雨星空和他们独有的诗友保安汤师傅、自华书屋的诗歌启智与他们收藏乐的付老师、墨韵书屋的姓氏文化与他们的石头记、清爽书屋的茶文化与他们的茶道课程、善读书屋的小药铺和他们药香浓郁的中药包……这些装点着孩子们童年生活,他们还会被外面小卖部羁绊,还会留恋小吃摊的炸土豆吗?

 

我与老师们常讲一句话:“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们一起走得更远吧!”相信我们的老师,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做最好的自己。我和我的老师们就在信任被信任中改造着学校,培育着种子,改变着命运。林泉人就这样用绿色妆点的校园。当您走向那一条通幽的曲径,您会在熙熙攘攘的集市尽头找到林泉校园那抹绿色。从校门口“早”字石到教学楼走道的“早”字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走廊树型书架到每一个书屋精巧的布置,甚至孩子们的校服,绿色无处不在。一年多的时间,林泉小学作为云岩区特色学校受到家长的好评、同行的关注,2015.19期《贵州教育》发表《多样化德育课程打造德育生态圈》,2016年2期《贵州教育》发表《家校携手  成就每一粒种子的梦想》,2016.3.9《中国教师报》发表《唤起生命质感的那个“早”》,这些都是学校特色的集中展现。2016年1月26日“守望新教育”网站以《这一年,相遇如歌》为题刊登了一年与林泉的故事,2016年2月18日受邀参加第四届“天下贵州人”年会文化论坛,并进行主题演讲《这一年,绿色如歌》,贵州电视台、贵阳都市报、西部开发报也对学校教育特色做了专题报道。

 

林泉教育人深知: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美好的景始终在前行的路上。

 

 

二、

带着一颗坚定的心,

前行才更铿锵有力——

新教育与一所薄弱学校的破茧成蝶


我是在桂花盛开的时节来到东山小学,学校门厅“乐教乐学  求是臻善”校训那样醒目,仰头阳明先生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乐学歌》让人耳目一新,漫步校园,石书、石壁、石栏上镌刻着王阳明先生的生平,他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一路走来桂花悠然的香味弥漫其间,从那一刻我想我应该开始作为一名教育人走进王阳明,我要更多的思考先生给了我们教育人留下了什么?他给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启示?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给人看最好的景色,而是给人可以努力的目标。阳明先生就是以一句“此心光明”,为天地立颗晴朗之心,为天地留一颗敬畏之心,既是一种自我的心境表述,也是给予今天的教育人重建精神宇宙之勇气。正如新教育所说:“向着明亮那方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

 

 

有位孩子即将从学校毕业,他找到大队部,希望能让他主持一次升旗仪式的活动。对于这样普通的孩子的要求,大队部依然爽快地满足了他的心愿。“无论他做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他能从这次活动中,得到难得的体验,收获勇气和信心。我们希望这段经历,能成为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在主持中孩子很紧张,准备的讲稿总是卡壳,可是那天的校会出奇地安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候主持人的每一个口令,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那样有条不紊。主持结束,不知是谁鼓起掌来,全校掌声雷动。

 

2017年一年级新生来了一个特殊的孩子,孩子被拐3年,凭着自己的记忆找到了家,找到了妈妈,公安机关称这完全是一个奇迹,这段经历让这个孩子错过了入学期,她比同龄孩子整整大了一岁。她妈妈找到学校,希望学校接收孩子。孩子顺利地进入班级读书,一学期下来,她很快适应学校生活,也有了自己的小伙伴,电视台记者后续跟踪报道中问我,给这个孩子什么样的特殊照顾?我想了想说:在东山这片土地上,每个孩子都是我们需要特殊照顾的,每个孩子都一样享有阳光,在一样中,她学会每天清晨整理自己着装走进校园,学会了帮助他人,懂得了每天放学整理自己的桌椅,她和东山每个孩子都一样。作为一名新教育人我们想要带给孩子们原力觉醒,让他们踏入生活之河而面无惧色。这是他们自己的命运,必须由他们自己来掌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协助他们积蓄持续而绵长的力量,为了让每个孩子“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看到更多的美好生活的可能。让每个师生的心中有光,照亮自己未来的路,这就是贵阳市东山小学新教育人的追求,学校是人成长的地方,学校是师生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教育要关怀人,解放人,关怀人的幸福,解放人的心理。

 

这个曾经的薄弱学校,因为靠近阳明祠,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能够近距离地感受阳明文化的熏陶,在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上,把王阳明先生提出的“习礼”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主线,借鉴新教育试验的儿童课程,实践王阳明先生歌诗、习礼、读书三大课程体系,分别在开发进校习礼、继而诵诗、中午读书三大校本课程,提出“晨诵——与黎明共舞;午读——毛虫的蜕变;暮省——生命在笔尖流淌”,让学生在课程实施的养成教育中,彰显魅力。

 

 

       1、

       晨诵、午读、暮省儿童课程让阳明思想落脚生根

 

要创建学校品牌,就需要挖掘学校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内涵。有内涵的学校才会使教育的力量产生巨大的作用。当精神站立起来时,学校所有师生员工的努力都会变得自觉、自动和自发。在这一场“变革”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倾其所能,倾其所力,这样的工作状态充满了奋斗的激情,充满了体恤的关爱,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有了精神作支撑,教育质量、学校声誉、社会评价,一切尽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突破。这里有一种魔力,一种能够让教师工作到腰酸背痛,心里却不感疲惫的魔力;一种能够让学生“不待扬鞭自奋蹄”,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而永不停止的魔力!

 

践行阳明教育思想不是照办《传习录》中先生的教育主张,而是要结合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进行整合,使阳明教育思想时代化、现代化,能够落地到课程。如何使校园阅读工程穿越书籍,穿越生活,与“诗与远方”不期而遇?除了正视过去,还要放眼当下,让它能从新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更好地展枝散叶,开花结果。返本是为了开新,传承是为了发展。

 

我们的阅读课程围绕阳明文化,取名《心悦》阅读课,用“歌诗” 打开孩子心智之门,“读书” 让师生和人类的文明对话,“暮省” 生活之道入心。阅读内容《四句教》《何陋轩记》《传习录》的基础上,将新教育晨诵课本、阳明故事、阳明心学、我为阳明代言作为主题活动进行开发,让阳明精神在孩子心中种下那颗光明的种子。在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又讨论每月所选的诗歌、散文可不可以相应的主题归类进行选择呢?于是诸如:美丽的大自然、带着童心去旅行、自然之美、我长大了、与经典牵手、美丽的日子、走近李白等等有主题的月诵内容孕育而生。

 

 

在阅读方式上,将无声视读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常态,浏览、略读、跳读、速读的训练在阅读课中体现。

 

同时形式上我们用古代与现代,中外名篇……运用“书博会”、“故事大赛”、“读写万花筒”等形式开辟阅读新天地。由量的积累、方法的吸收,产生质的飞跃。

 

阳明先生认为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有其发展的阶段性,比如种植树木,须栽培得宜,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才能取得成效。乐在东山,每个东山的教育人在先生的《传习录》中懂得敬畏课堂,有儿童立场,向四面八方打开,点亮思想的火把。所以我们将“行走的阅读课程”作为理解践行阳明思想的途径,通过寻找阳明足迹、走进阳明故里等打开课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阳明,走进阳明思想,孩子们不仅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在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更是达到了外在的与内在的两方面修养的锻炼,从而形成了完美的人格。

 

 

如何让孩子们在阳明文化中找寻到自己,找寻到自己人生的方向?那天翻阅阳明先生的故事,“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是阳明先生的对弟子说的话,而朱永新老师说过:真正的教育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与提升,其中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着本色的活力与生机。有一天我再次翻阅《小王子》,里面有个词让我找到了对这句话的注脚:驯养。于是我们开展了“阳明文化”我代言活动,让老师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心去理解阳明文化。活动中师生共同找寻校园里每个阳明故事,每个与阳明有关的词语,先从字典与他人的解释中获得答案,然后再按自己的理解写下来,下面摘录一些:

 

读书:做一只小书虫,从啃书开始。—— 三(3)中队杨音希

 

立志:我长大了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 二(1)中队魏歆瑞

 

勤学:上学不迟到,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多参加活动。  —— 一(1)中队蒋雅清

 

改过: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二(2)中队敬皓钦

 

责善:作为中队长要带领队员们多做好人好事。—— 四(1)中队长申孟芸

 

四句教:人心本来是善良的,但是欲望一旦产生,善恶也就随之而来。所以,我们要学会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六(1)中队段函涵

 

此心光明:用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六(2)中队刘丽华

 

 

开发过程中我们的晨诵读本由最初的根据阳明先生作品先用的诗文、主要文句,到后面新教育晨诵读本的选用,后来创新周一晨会内容,将晨会作为朗读者的舞台,丁彦老师这样讲:一本书、一个故事、一段朗诵,与文字的相遇,品位生命的温度……当何娟老师为全校师生分享了阳明立志做圣人的故事,分享了周杰伦的人生经历,也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还与全校师生共同朗诵了《追逐梦想》,朗诵者的活动达到高潮。孩子们排队争当朗诵者。

 

读书为校园带来了书香,也带来了孩子的欢笑,让童年成为一段游戏的旅程,一个内心的图腾,一种毕生的情结。我们阅读活动越做越有仪式感,以叶子故事、向美而行数学“美”拾取,领读、引读、共读,Tryeverthing 四个主题推进阅读节活动。综合学科组的老师用创新的视角,带领孩子们走进书本的世界。采集造型各异的叶片,以粘贴、组合、装饰的方式,呈现故事中耐人寻味的章节。用字与画的融合,步入向美而行的阅读旅程。五年级的孩子们能将英语阅读中的故事情节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出来!狮子和三只小老鼠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它的小动物们充当的旁白也毫不逊色!他们的表演把观众带入到了一个童话王国!而小采访正是这样将课本的内容延伸到实际的是生活中。

 

 

邓倩倩老师这样告诉孩子:“阅读了这些书籍,你能制作一张精美的读书卡吗?”孩子们一听到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读书卡,激动不已。自己亲手用画笔绘画出美丽的图画,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剪切出各种可爱造型的读书卡••••••在孩子们笔下,阅读不在成为一种负担,反而成为了一种乐趣与记录。当孩子们用自己轻手作的读书卡来装扮教室的时候,星梦教室成了校园最靓丽的风景线。

 

2、“习礼”完善每月一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礼”与“每月一事”的顶层设计来源于2014年六一节,由团省委主办,我校承办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今天我入队争当好队员”暨“多彩贵州好少年生态文明我争先”主题队日活动。可是大队部孩子的行为常规有很大的问题,他们注意力分散,就连站都有很大的问题。这样的精神状态,如何给全市的辅导员做示范。大队部与班主任开始利用所有能用上的碎片时间,利用大课间列队集合时间,教孩子怎样站、怎样列队、怎样走。

 

更让人着急的是敬礼姿势可谓是五花八门,有歪的、斜的、举手的、握拳的。说实话,我们很着急,因为这样的状态是绝对不能完成一次省级的活动任务的。

 

于是,我们大队部痛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状态,教会孩子们如何走、如何站、如何玩、如何待人接物。要让队员学会,辅导员首先要会,还要掌握其原理。开始了对阳明文化、少先队礼仪进行学习,从最基本的系红领巾考试学起,制定常规要求,这就是常规要求的口令部分。

 

但孩子们自己主持完成了一次庄严而有意义的活动后,孩子们发现自己在变、身边的小朋友们也在变,向自律自强,语言行为得体的东山少年转变。

 

 

这一次活动让东山人在思考,如何鼓舞孩子在喜悦中习礼,结合新教育每月一事,新教育实验主张,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到底哪些是学生一生最有用的东西?我们的答案是良好的习惯。习惯如何养成?我们的答案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做起。从微笑开始,学会交往;从跳绳开始,学会健身;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小导游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布置自己的教室开始,学会公益;从记日记做起,学会毅力;从瓢画开始,让学生热爱艺术。

   

孩子们把习礼图形容成一个光盘,是的,如何使习礼像光盘一样在孩子们心中飞速旋转,而且能通过不同年级的重复练习,螺旋式上升,经过六年的巩固,是完全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巩固队员们在训练中形成的好习惯,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套礼仪操,让队员们在锻炼的同时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正确行礼、如何站得挺拔、走得自信。这套礼仪操受到了队员的欢迎,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是《贵州都市报》用整版对我校的校园礼仪操进行的报道。

    

周会的现场礼仪展示成了养成教育的重要一课,比如遇到老师如何问好,遇到参观的客人如何问好,怎样才是文明的就餐等等,这些情景剧有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编剧、一起出演、也有孩子们自编自导的,不要小看这几分钟的情景剧,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却是那样深刻,一年级刚进学校的孩子,看到老师不但主动问好,还会让出通道、伸出右手,礼貌地请老师们先行。

 

各类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红领巾阳明文化研究院、红领巾小记者站的小导游、小记者最是受益的,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社团之一。今天孩子们面对客人侃侃而谈、文明有礼,展示了东山小学学子阳光自信的风采。

 


2016年5月31日前团省委副书记徐锡广到我校参观贵州省主题队日示范活动,为队员们的精彩展演,竖起了大拇指。

   

2017年3月21日下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傅振邦同志一行来到贵阳市东山小学调研少先队工作,与少先队员们一起参加了“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主题队日活动,为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2017年4月13日,北京西城区教委副主任吴珍、贵阳市人民政府教育顾问田京生(原西城区教委主任)等到我校实地考察,吴珍副主任为小导游精彩的解说竖起了大拇指。

 

 

完美教室建设活动也成了学生习礼活动的一个主阵地,在这里大队部先给辅导员和队员们讲解,什么是优质、美观的中队阵地,让队员们一起研究图片、找素材,给队员们讲方法,让中队辅导员作指导,鼓励大家创新尝试、大胆制作。完美教室建设完毕以后,我们进行了全校的展示,组织各中队队员参观。通过学校微信平台网络投票,选出最美教室,由学校进行表彰。这样的比拼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引入了全校新的评比机制,为各中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队员们还有了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光是简单的布置还不行,教室书吧的利用与小书虫的评选也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护书籍、选择图书。

   

除了校园学习生活以外,为了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老师与全体队员一起制作的:《从心出发守望春天》《春诵夏弦点亮心灯》的假期成长,成长册里作业在全校征集优秀提案,看着孩子们自己编拟的习礼篇。我们教育人难道不感到欣慰:创造适合学生的发展教育,就要要以尊重、自主、开明为基本遵循,尊重规律,尊重学生,使人的自主性充分发挥,让每个人的创造性充分涌流。就餐礼中每个年段的掌握要点也不同,比如就餐中座位的安排、菜谱的合理、就餐中的文明举止、中西餐不同的饮食文化等等。

 

2017年3月21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傅振邦一行,来到学校调研少先队工作。参加了队员们开展的“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主题队日活动。我们孩子这样讲“习爷爷,我的家规是勤俭节约,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会把掉在桌上的米饭一粒一粒的捡起来呢?”引来参观活动的领导阵阵笑声,学校每月一事中教育中,1月是就餐礼的学习,一年级的孩子能在学校教育中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每一位东山人最骄傲的事情。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无论何时重温鲁迅先生当年说的这句话,总是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那份责任、那些期待,总是启迪我们不断求索和前行。

 

 

        3、

        幸福家长成长平台课程  做家长心灵的知己

 

林老师班一个孩子经常逃学,老师了解到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以精武馆为家,婚姻的失败让她无心关注孩子,把一切推给学校老师。林老师主动给妈妈打电话,希望她来学校谈谈,在学校乐廊,在那几株梧桐树下,两个小时的促膝长谈,改变了一个孩子,从此再也没有经常逃学,我问林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林老师说朱永新老师曾说:“精神的陪伴重于物质的满足——我们总是认为那些疏于照顾孩子的父母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而对于那些让孩子衣食无忧,但是根本与孩子没有精神交流的父母,却依然认为他们是好父母。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们同样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精神的陪伴与物质的满足相比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产生一个完整的人,能将生活加以整体地处理。”老师成为孩子和父母的“心灵知己”与“成长摆渡人”,这是东山新教育人的新角色——家庭教育指导师。

 

 

在东山教育的这个小千世界中,我们没有忘记我们教育的合作者——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坚持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我们开设了幸福家长成长平台,开发家长成长课程,提高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能力,搭建家校互通平台,家长通过对学校文化认同,参与学校管理,共同读书、参与亲子活动与孩子共成长,并且让老师与更多的家庭教育、心理教育专家对话,使老师们迅速成长为家庭指导师。

 

从一开始利用促动技术,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维度了解各自对家长会的需求。到利用课题问卷调查进一步根据年级、年龄细化了解各年级段对家长会需求入手。

 

对于一年级的新同学、新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写下明亮诗篇的第一行,我们对新家族的成员们设计了仪式感强,易于操作的新生家长课堂。今天我们通过课程达成家长对学校文化认同感,并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培养未来的东山人,这个东山人应该是如阳明先生一样“我心光明”的人,就是一个求是,一个臻善之人。幸福家长成长课程源自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责任,因此,父母经过学习,会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当老师与家长参与“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成长平台借用一些家长资源给孩子进行青春期心理辅导,给同期父母上怎样做新时期父母,这些中有教授和教育专业人士,家长们要讨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教育只是学校中的事情吗?(2)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3)全面认识孩子的成长。(4)你认为怎样才是一个称职的父母?以更民主更开放、更专业的角度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支持。

 

成长平台里也产生了家长志愿者部,他们参与学校课程,参与学校管理,如学生阳明文化寻访活动,学生运动会,艺术节,阅读节等等。合作中心还创建学习部,发起“为爱朗诵”活动,号召全体家长为孩子读书,为陪伴孩子成长自己首先成长活动,还定期召开读书交流活动。“小蜗牛”班何娟老师是这样讲的:“孩子和父母是天然的朋友,这血缘,这爱是无法代替的,但是,为什么孩子常常表现出逆反呢?这是因为我们家长落后了,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没有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她让每个家长给自己写一封信,介绍孩子成长的经历,谈谈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收到信以后,在班级的家长课程也变得有针对性了。把学生的作业、奖状、展示给每一个家长,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说说每个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给学生发小奖品,把学生不敢对家长说的话说出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压力。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样的话活动使家长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使他们和孩子更近了,让他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小蜜蜂中队让《星星报》成为孩子们展示梦想的第一个舞台。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与家委会定期筛选班级中孩子优秀的作文和日记、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成功的经验等,编辑成班报《星星报》。当孩子看到他和父母的文字转变成铅字,眼中会溢满喜悦之情。那种无可言喻憧憬和快乐会深深印在我的心里,荡涤掉辛劳和疲惫,品味到别样的幸福。

 

《星星报》让孩子们激发起写作的欲望,笔耕不辍。也使家长通过《星星报》了解孩子,并积极加入班级管理中来。星星报架起了孩子、家长、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小蜜蜂中队成了完美教室活动从教室延伸到了四季,在研学路上陈燕老师设计了系列亲子活动走过四季,老师、孩子、家长一起探寻春天,触摸夏天,感悟秋天,品味冬天。下面是家长探寻春天回来写的感悟:花开花谢,草长莺飞,最美人间四月来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小蜜蜂中队"的亲子春游活动,感想颇深,如实叙述。

 

一直以来,我把每一次经历和参与都当成一种学习体验,所以,看似平常实则内涵丰富的活动,给了我许多心灵启发和精神鼓舞。

 

关于陪伴:在陪伴孩子这个问题上,我是一个一直带有负疚感的家长,因为工作关系,陪伴孩子的时间一直不多,辅导学习几乎是不可能。幼儿园三年,我一共就参加过一次她的毕业典礼,小学三年,貌似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加过什么,这一次,看着家长们的热情策划,加上小朋友的盛情邀请,无论如何,已是势在必行。探寻春天:万物复苏,姹紫嫣红。春天在小朋友的眼里是红花、是绿草、是风筝、是打闹追逐......在大人的眼里是播种、是希望、是空气的清新、是身体的舒展......

 

 

4、“心”课程体系幸福童年的“梦工厂”

 

阳明先生说:“心即是理”,新教育也是“心”的教育,我们从心字入手,感受光明的力量,成长的快乐,课程的魅力,生命的神奇。

 

围绕阳明教育思想我校的课程理念,我们整合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隐性课程,设计了“生命树”学校课程结构, 借鉴新教育试验的儿童课程,将王阳明先生歌诗、习礼、读书三大课程体系,结合新教育“晨诵——与黎明共舞;午读——毛虫的蜕变;暮省——生命在笔尖流淌”,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构建“心”为主线, “德心启航”、“匠心科技”、“怡心体艺”、“悦心读书”四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其主要就是以“夯实生命”、“丰富生命”、“呵护生命”和“绽放生命”为目的,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真正体现“乐学东山”本义。正如老师们所说: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像粗壮的树干一样,牢牢地扎入土壤中,夯实学生的生命。教学设施、学校环境、班级文化等隐性课程犹如空气,呵护学生的生命,社会实践、专题教育、社会活动、节日庆典等拓展型课程仿佛婀娜的纸条,丰富学生的生命。德心启航、拓展科技、怡心体艺、悦心读书等探究型课程,犹如翠绿的叶片,绽放学生的生命。扎实的根系、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枝叶,都是蓬勃发展的生命写照。而此心光明的愿景如明亮的太阳照耀我们前行的路。

 

 

在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下,将原来零碎化的活动、微课进行整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课程,在这个体系中旨在帮助孩子成为完整的人、自由生长的人。

 

新教育曾说教育就是大家一起来做石头汤,那么课程体系构建起来后,我们可以一起来做课程,帮助孩子们走进这个广阔的世界。我们可以请家长中营养师先带领学生走进汤的世界,认识各种各样古今中外的“汤”,了解汤中的营养与奥秘。语文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研读各种版本的《石头汤》,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可以溯源至法国、瑞典、俄罗斯、英国、比利时和其他一些国家。在大家最熟悉的故事版本中,汤是用石头煮的。但在别的版本中,也有用钉子、斧头,甚至用骨头纽扣来煮汤的。另外还有一些相似的故事,比如在牙买加有造汤锅的故事,在韩国有神奇糕点树的故事,在菲律宾有讨钱帽的故事。在研读中找到共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在研读故事的同时留意作家及插画,了解文学创作跟作者生活的时代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学生还可以发表个人见解,对喜欢的版本进行评价。数学老师与家长志愿者可以引领孩子走进超市或菜市场,让孩子们认识重量单位,认识货币,懂得经济学的常识,来一场数学文化之旅。家长志愿者与中队辅导员带领孩子们在郊外搭灶、生火,用购买的食材大家齐动手一起来煮石头汤。音乐老师与英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编排一场石头汤的音乐剧,或者寻找会唱歌的石头。美术老师教会孩子们在石头上作画。体育老师带领孩子做各种石头游戏——掷石子、磊城堡等等。这样的主题课程是不是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又在情境中学习了知识。

 

 

有一次一位家长在和我交谈时谈到,孩子有一天上完射艺课兴致勃勃回家问爸爸:“爸爸,我们学校是不是贵阳市最好的学校?”这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实际在班上资质平平,不是拔尖的孩子,但是很感谢学校,孩子对学校的认同感,孩子在学校找到他童年生活的幸福感,作为家长实感欣慰。是啊,我们的孩子每天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生活,从他们内心讲,不仅仅是为明天的辉煌做准备,也是今天童年精神生活的需要,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一个怎样的未来。

 

我们让学校课程的丰富起来,因为课程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课程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学生成长的路线图。射艺课程走进学校,孩子们的口号是:弓开满月,箭去流星,箭锋所指,所向披靡!在课程中孩子们也发现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文明程度很高,处处充满了文化,连我们一些群众性的活动里面都潜移默化地让你学做人,在射艺中他们也懂得了“知行合一”的道理。教育是“超越”——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个体,如果不能做到素其位而学,超越当时所处的境况,就会为其所累,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三年来,一个薄弱学校在阳明思想中找到了教育的自信,阳明先生“乐是心之本”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也让东山教育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走在教育的路上。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的,“向着明亮那方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这是新教育告诉我们的。心即是理,从践行“乐是心之本”到“心”课程体系的架构,东山新教育人相互砥砺,同修前行,奔向光明,守望着教育的春天。围绕“阳明文化”,用“歌诗”打开孩子心智之门、“读书”让师生和人类的文明对话、“暮省”生活之道入心,《贵阳商报》以《扶风山下阳明祠旁阳明教育思想生根发芽》进行专题报道,《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11.28以《阳明教育思想滋养校园阅读建设》为题对学校阅读工程进行专题报道,《父亲的涵义》个性化家长会也在贵州都市报进行专题报道。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贵阳都市报、西部开发报也对学校教育特色做了专题报道。2017年5月11日,贵阳市东山小学参加了2017全国中小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讨会暨“高质量学习”包河现场会,我代表云岩区做了构建学生视角的学校特色课程的汇报,题目为《守望“心”课程   向上飞扬    向下沉潜 ——王阳明教育思想文化体系下校本课程建设探究》,汇报从学校三大特色校本课程“歌诗、习礼、读书”方面讲诉了学生课程特色,学校如何将新课程“晨诵--午读--暮省”儿童课程与阳明文化融合,并在东山小学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暮鼓晨钟,晨诵暮省,能够给孩子们许多心灵的震撼。东山小学的晨诵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在霞光和诗意里,领略母语美,沐浴音乐魂。午读这是教师与学生共读是一种享受,彼此之间相互传递着快乐和智慧是一种幸福。并将习礼与每月一事相结合,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同时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贵阳市文明校园、贵阳市德育示范校、贵阳市心理教育示范校、贵阳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一系列荣誉接踵而来,2017年东山小学加入北京小学教育集团,金鸡报晓之时,正是闻鸡起舞之日。东山小学这棵教育之树,将以向上飞扬、向上沉潜的姿势,自信挺拔的成长,向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当致良知的伟大力量在我心上凿开一道缝隙的时候,有一束柔和温暖的光从中透射而出,那就是被遮蔽已久的良知光芒吧。它虽然微弱,却足以指引我继续走在新教育的征途。怕什么风吹雨打,怕什么举步维艰,只要你在前进,只要你始终坚持,便会无所畏惧。我把我与新教育的遇见放在心中,我把我与她的故事写下,无问西东。

 

(文章转自新教育app——《新教育,新平台!——新教育APP简介[最新版]》。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各媒体刊发须经作者同意。向作者致谢!)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行动的力量——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理论与实践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