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糖可乐致癌?阿斯巴甜或将被WHO研究机构列为“可能致癌物质”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3-10-21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健康


无糖可乐致癌?阿斯巴甜或将被 WHO 研究机构列为“可能致癌物质”


据路透社(Reuters)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 7 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把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新京报记者就此求证世卫组织,世卫组织回应称,将于7月14日就这一话题发表相关内容,但未透露具体内容是什么

阿斯巴甜是目前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广泛用于无糖可乐等产品中。本月早些时候,IARC 的一次外部专家会议根据已公布的相关数据认定阿斯巴甜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然而,该裁定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认为 IARC 没有考虑摄入量的影响,自 1981 年以来,JECFA 一直表示,在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范围内,食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JECFA 亦于今年对阿斯巴甜展开了调查,并将于 7 月 14 日与 IARC 同日发布调查结果。(Reuters,新京报)



· 天文观测


首张银河系中“幽灵粒子”照片诞生


上图为可见光下的银河系,下图为利用中微子构建的银河系图像。图片来源:IceCube Collaboration/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Lily Le & Shawn Johnson)/ESO (S. Brunier)

每时每刻都有大量中微子穿过地球,但由于它们只参与引力和弱相互作用,穿过一般物质时很少受到阻碍,且难以检测,因此也被称为“幽灵粒子”。为了捕捉中微子,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IceCube)在南极的冰层下安置了大量传感器,来探测中微子穿过冰层时产生的切伦科夫辐射。此前,冰立方已经观测到了多次银河外产生的中微子。近日,冰立方的研究者宣布,中微子可以由银河系内部产生,并发布了首张银河系中微子图像

此前对中微子的观测显示,中微子大多产生于银河系之外的活跃星系。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工具整理分析了观测数据,最终找到了沿银道面发射的过量中微子的证据,且这些证据与伽马射线的分布一致。(一般认为,伽马射线和中微子是由相同的天体物理过程产生的。)研究者表示,这是第一个统计上可靠的证据,证明银河系是高能中微子的来源。相关论文 6 月 29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 招生政策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禁止大学在招生时考虑种族因素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当地时间 6 月 29 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分别以 6 票赞成、3 票反对和 6 票赞成、2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宣布,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哈佛大学考虑种族因素的招生原则违宪,这一裁决显示美国最高法已经禁止美国高校将种族作为招生过程的考量因素

在 2003 年的 Grutter v. Bollinger 一案(被广泛报道为“大学平权招生里程碑案件”)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大学在招生中考虑种族因素,以增加校园多样性。随后部分美国大学硬性规定招收非裔和拉丁裔等特定族裔学生的比例,以消除种族歧视,给予弱势群体更多优惠政策。

然而此举却引发了“逆向歧视”的争议,部分人认为,这导致亚裔群体更难被学术机构录取。2014 年,非营利组织“学生公平录取联盟”(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状告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称其在招生中把种族作为录取标准之一,损害了很多成绩优异的亚裔申请人的利益。美国最高法院于 2022 年 10 月开庭审理该案,并在 6 月 29 日的裁定中推翻了长期以来部分高等教育机构招生时有利于非裔和拉丁裔学生的先例。报道称,一些机构现在可能会寻求其他方法来维持学生群体的多样化,如调整传统招生方式,支持校友家庭成员,取消标准化考试等,但这些措施均表现出了偏袒某一特定族群的特征。(Nature news,新华网)



· 基因编辑


张锋团队首次在真核生物中发现受 RNA 引导的 DNA 切割酶


CRISPR-Cas 系统是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中的一类古老的免疫系统,用于抵御防御外源遗传元件(例如噬菌体)入侵。通过研究该系统,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系列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例如 CRISPR-Cas9,其可以通过 RNA 引导的 Cas9 核酸酶切割 DNA,实现基因编辑。

2023 年 6 月 28 日,张锋团队在《自然》(Nature发表论文,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了第一个受 RNA 引导的 DNA 切割酶——Fanzor。这种新型 CRISPR 样系统,可以在重编程后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编辑。此外,相比 CRISPR-Cas 系统,Fanzor 系统更容易递送到细胞和组织中。而且,Fanzor 系统没有旁系切割活性(collateral activity),可实现更精准的基因组编辑,有望成为被递送至人类细胞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澎湃新闻)

编写:徐慧琳、欧阳光、白雨辰、张琪

编辑:张琪

封面图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