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查】检察新媒体建设:学新技术 改旧观念

2014-10-30 胡玉菡 正义网

首届检察新媒体建设“两微一端”应用研修班在京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的学员们参加研修班。


参会学员认真听取讲座。


碎片化的海量信息、虚拟化的信息传播环境、移动互联的便捷渠道,技术革命的洪流裹挟着一切奔赴未知的前方。在这新媒体时代,检察机关该如何借力?如何提高社会沟通能力?


现场:线下听课 线上交流


“大数据是善政之技,移动化趋势锐不可当。”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沈阳正在讲台上讲解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此时,台下却别有一番看不见的“热闹”,学员们边听课边在微信群里交流着听课的感想,有些离讲台近的学员还用手机拍下老师的PPT,共享给群友。


这种“线下听课,线上交流”的场景并没有发生在某个大学的讲堂里,而是出现在了正义网主办的首届检察新媒体建设“两微一端”应用研修班的课堂上,听课的270名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检察机关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


2014年10月21日至23日,来自检察系统、清华大学、法院和腾讯新浪的8名老师跟学生分享了众多课程,内容涵盖检察新媒体的理论研究、技术前沿、实战经验及具体操作等方面。


对于检察机关建设新媒体的核心思想,沈阳教授提出应当“公开一切可公开的,公开一切要公开的,公开一切能公开的”;最高检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肖玮认为,要做好检察专业知识的大众化表达;北京法院网官方微博“京法网事”运营负责人赵岩则以实战为例,从“恰当公开、正确表达”方面给出了非常有效的参考。


很多学生在听完课后,都表示受益匪浅,对检察新媒体建设都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有些学生甚至直呼“不过瘾”。“三天的培训时间太短了,课程内容好丰富,真希望还能多听几堂课。”四川省广元市检察院政治处的干警肖庆说。


现状:新在技术 旧在观念


在2013年4月26日的全国政法宣传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提出,政法机关要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依托现代信息手段,创新检务公开方式,加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既要强化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的交往联系,又要逐步增强‘键对键’的沟通宣传”。


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全面开通微博、微信、客户端,并使其成为最高检公布重大信息的首选窗口;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检察院均已开通微博,及时公开案件信息;而一些地方检察院在检察新媒体实践方面已走在了前列,譬如湖北检察、@广元检察、@黄埔检察等。


而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还有相当多的检察院在“如何提高新媒体时代沟通能力”方面显得“手足无措”。记者对参加首届检察新媒体建设“两微一端”应用研修班的学员发放了27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0份。


调查显示,71.18%的学员都开通了个人微博,51.77%%的检察院开通了官方微博,而只有24.7%的检察院开通官方微信;有66.47%的学员希望能得到在官方微博微信运营方面的基础性支持和帮助;54.1%的学员希望能传授一些在网上公开发言和回复的尺度。


“基层检察院要运用好新媒体确实有很多困难。”来自河北省泊头市检察院的90后学员祁鑫宇说,尽管他是微博微信的老用户,但他还是认为“仅仅就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就要难倒很多人。”持这一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这成为检察新媒体建设的首要难题。


与祁鑫宇不同,学员张玉莲(化名)是出生于70年代的人,她一直对网络怀有抵触心理。“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太多了。”她此前从未使用过微博、微信,手机也是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非智能机。


“我对新媒体的认识和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课程结束后,张玉莲开始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利用新媒体做好检察工作,是大势所趋。回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换个智能手机,下载微信!”她笑着说。实际上,像张玉莲这样的检察新媒体“新手”在研修班上并不少见。


除了技术运用障碍外,如何掌握新的传播理念进行有效传播也是亟需回答的问题。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检察院的陈令剑就有这样的疑惑。他最不清楚的就是在官方微博微信上“该发什么样的内容”、“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等基础性的问题,甚至具体到如何使用表情、字符、标点等等……他有太多的问题想得到指导。


现在:积极“说话” 开展“对话”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


数据预示着趋势。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舆论环境会愈发开放,而在社会热点问题、公共事件、司法个案中,舆论监督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检察机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检察新媒体平台在传播法治理念、发布案情、集纳民意、搜集线索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数次强调的“信息公开”之外,沈阳教授认为:“检察新媒体还要走服务化、数据化、移动化的路线。要在移动端构建服务体系,要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多的服务,让公众能够更便捷地了解检察工作,更快速地查询到相关的公开信息。”


而在检察新媒体具体建设方面,全国小有名气的检察官微“@黄埔检察”管理员詹文兆说:“检察新媒体建设,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这项工作需要熟悉各项检察业务与新媒体技术的人才,再加上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这项工作甚至对原有的传播理念也提出了挑战。“检察机关的宣传人员,要更多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看问题,发布与老百姓生活的内容,这样才能体现服务性。” 山东省胶州市检察院团委书记盛旭辉表示。


具体到非常实际的官微运营上,在研修班优秀微博评选比赛中拔得头筹的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检察院的丁志明谈了自己的经验:“要用官微,但不能用官腔。在官方微博上说话,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要让对方听进去你说的话,还不能让他产生反感情绪。”


在检察大V“@检察官阿明”看来,未来的检察新媒体建设也应该是坚持“公开为先、服务为本”的宗旨,既要积极“说话”,提高新闻发布水平,又要努力开展“对话”,提高互动服务能力。


锐不可当的新媒体时代来了,检察机关要擅长挖掘自身的优势,要敢于直面存在的困难,要善于学习新技术和接受新理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检察新媒体之路。


来源:正义网


敬请关注


喜欢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正义网是中国最专业的法治门户网站,是目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唯一的法治类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