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纵情冰雪,首先你需要一对冰镐

2017-02-03 腰子 雪线之上


冰镐,是雪线之上入门券,门后则是高手云集的江湖。图片来源:imgur.com


冰镐之于攀登者,正如兵器之于侠客一般,紧要非常。一对称手的冰镐,就如同攀登者延长的手臂,通过划出一道道弧线,来完成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目标。


无论是在高海拔山峰的雪地行走,还是技术攀冰。冰镐,都是绝不可少、无可替代的装备。在中国,它正慢慢进入山友们的视野。



随着经济水平与消费观的变化,国内冬季户外运动参与人数逐年攀升。冰镐在山友们的图片中上镜率很高。图为中国攀冰者在川西双桥沟。图片来源:.blogspot.com


比起登山杖,冰镐的基础使用外延更广。使用最多的是在雪坡行走。它不仅能够像登山杖一样为脚部提供支撑,同时也是在雪地与冰面最为便捷常用的自我保护装备。


带上头盔和大镐,就从重装徒步(Trekking)变成了登山(Moutaineering)。动图来源:Summit via the Emmons Glacier


如果在雪地不慎滑倒,冰镐能够帮助攀登者脱离滑坠的险境。


在没有路绳的阿式攀登中,能够防止你滑倒后摔下冰崖的,也许只有手中的冰镐。图片来源:traditionalmountaineering.org


长而坚硬的行走冰镐能够做出牢固的锚点,与绳索搭配,给攀登者以保护。


将冰镐作为保护站,或者通过冰镐的铲头挖出雪垛作为保护站,都是攀登时实用的保护措施。图片来源:ytimg.com


当然,最能检验攀登技术的,是在冰壁攀登使用冰镐。在光滑一体冰面,一对弯曲的技术冰镐,就是手臂的延伸,通过挥镐,攀冰者得以垂直向上,完成徒手绝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中国攀冰者在挪威立顿红茶(Lipton)线。当四周变得雪白,身心自然会进入纯粹与平静,无需语言,用冰镐即可与自己对话。动图来源:Chinese Ice Climbers Visit The Mecca Of European Ice Climbing 


对于高阶玩家来说,速度就是激情,冰岩混合地形,快速挥镐,肾上腺素与热量快速燃烧,则充分体现了雪线攀登的竞技性。



“瑞典机器”乌力·斯塔克,正在攀爬艾格峰北壁的经典霍克梅尔线路,标准的冰岩混合地形,这次攀登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小时22分50秒。动图来源:视频Ueli Steck New Speed Record Eiger 2015


无论有怎样的追求和条件,冰镐,可以说是进入雪线山友人手必备的利器。剑有剑谱,镐有镐法,冰镐作为攀登者的利器,了解它的构造与使用是必要的。


冰镐设计

作为横跨了200多年贯穿于攀登史的装备,冰镐,正如许多登山装备一样,乍看简单,实际每一个部位皆有其设计。了解其构造是登山与攀冰者的基础。


常规分类——现代冰镐因款式和用途不同,使得镐尖形状、镐柄弯曲程度等都各不相同。以镐柄形态与长度为衡量,大体上可分为行走冰镐(根据长度又有大小镐之分)和技术冰镐两种:



行走镐虽比技术镐尺寸更大,但由于其简单的中空结构,其耐用性与重量都低于技术镐。


虽然行走镐与技术镐的各项参数颇有不同,但就其基本结构而言,这两位是大同小异的。


基础结构——现代冰镐结构基本可分为五部分,即镐头(Head)、镐尖(Pick)、镐柄(Shaft)、腕带(Leash)和柄尖(Spike)。在镐头一般配载铲头(Adze)或锤头(Hammer)。




镐头——位于镐柄的上部,由镐尖与铲头(或锤头)以及锁件构成,一般使用不锈钢材料。镐头分为一体不可拆卸式和组装式。


现代冰镐镐头普遍会设计有竖孔,购买时可观察竖孔大小以判断其技术兼容性。


镐尖——这是一只冰镐最为锋利的末端,用于悬挂及凿冰。在可拆卸的冰镐上,可以针对性装上两种不同的镐尖,它们也分为基础型(Basic)与技术型(Technical)。


为了与岩石对抗,技术型镐头不得不做得厚而硬,挥动更需力量。


此外,关于尖齿设计,判断技术或基础型与否主要看钩角,即镐尖线与镐柄线的合角大小。技术镐设计的钩角更小,这个方便在陡峭地形中凿冰。并且它有反曲设计,这样利于凿入后的拔出。而对于尖齿本身是否锐利,现在各家有其设计,攀登者也可用锉刀DIY。



技术型的区别在于反曲设计,这样利于凿入冰后的拔出。而对于尖齿本身是否锐利,现在各家有其设计,攀登者也可用锉刀DIY,磨出适合自己的角度。


铲头——一个接在钩头上的简易小铲。用于在硬雪面和冰面上砍出台阶,方便行走,由于要应对冰面,铲缘相对锋利。



正在使用铲头练习砍台阶的山友。小铲用途广泛,很多行走大镐都是一体式的铲头设计,足见其使用频率。图片来源:hchw.net


在攀冰中,铲头主要用途则是清理冰面以便更好地旋入冰锥做保护点。



在破碎的冰面上,如果打冰锥的地方上面有浮冰或者浮雪,就需要使用铲头清理干净后再旋入冰锥。上图为没有清理的错误操作。图片来源:北京市浩天志愿者救援队


锤头——多见于技术镐,一般拼接在镐头,也有一体式的。用于锤打各种固定点,比如在坚硬的冰冻地面或岩面上打帐篷挂点,或干攀时在岩石缝里敲入岩钉作固定保护点。


锤头多在阿式登山时使用,有些锤头甚至采用与镐头一体式设计,如北壁冰锤,可见其针对性。图品来源:petzl.com


镐柄——现代镐柄多采用铝合金制作,也有钦合金与碳纤维材质,木质已难觅其踪。行走冰镐为直柄或微曲柄,适合向下插入冰雪。技术冰镐为大曲柄,利于挥动,轻松入冰,适合陡峭的冰面。


腕带——腕带连接在镐头的竖孔上,分为短腕带与长腕带两种。短腕带适合初级雪地与冰面玩家,使用方便简单。不过长腕带则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



比长腕带还长许多的挽索(也称脐带),完全解放手腕,适用于高阶竞技者使用。


柄尖——锋锐的镐柄末端,用于插入雪地与冰面,冰岩混合地形使用,磨损迅速。


冰镐的各部位设计专业,目的明确,不过在实战中,冰镐的使用是一个集经验,熟练度与理论的综合动作。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练习才能掌握。


冰面与雪地的区别性,导致了技术镐与行走镐的分化。对于绝大多数攀登者来说,爬雪山和攀冰是两个领域,它们的技术特点大相径庭。


行走镐应用

行走镐的装备应用最早也最广。1786年雅克·波尔马特(Jacques Balmat)首登勃朗峰,就用自制的冰镐辅助行走,这也是当时冰镐唯一的用途。



早期用于辅助行走的冰镐宽大而厚重。图片来源:summitpost.org


直到现代,冰镐的行走辅助用途并没有改变,而在长期的攀登运动中,人们开发了其在光滑冰雪面的保护功能。冰镐成为滑坠制动与架设保护点的关键装备。不过由于行走镐的长度与镐尖设计,它只适用于较为平缓的雪坡。


行走辅助——行走镐就是雪地手杖。它们有两种握持方式:(a)滑落制动握法(b)自我确保握法。a用于止坠,但是手易累,b持握更舒适,不过这样在坠时就需要转换手型,怎么用,相机行事。



在缓坡大家最后都会选用b法,它更符合握感,在察觉到地形变得危险时,则换回a法即可。因为一直保持a法所造成的手累,导致每次插雪不深,也是危险的操作。


如果只是行走,大部分带雪托的登山杖就可以胜任,带上一只行走镐,更是为了应对可能的滑落危险。


自我确保——攀登者没踩稳或失足滑倒的时候,自我确保动作可以防止一次小失误转变为一场严重的滑坠事故。在双脚站稳后将冰镐深插入雪地(参看a),不慎滑倒,立即一手握头一手尽可能靠近握柄(参看b.c)


自我确保动作一直持续到感觉即使不这样做也能安全前进为止。图片来源:《登山圣经》


滑坠制动——在自我确保失败后,立即进行滑坠制动,滑坠制动是一个综合的技术操作,需要经常练习。以滑倒时的状态基本可分为3种:


  • 头上脚下、背贴雪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确保左手握住柄尖上部,再进行翻身,入镐,止坠等一系列动作。



足部的卷起是为了让身体紧贴雪面,从而为冰镐的制动动作提供可能。动图来源:genmonlodge.org


  • 头下脚上、面向雪地。头朝下滑坠时,人会习惯性的调整自己的身体到头上脚下的状态,这将浪费宝贵的制动时间。率先将冰镐横向插入雪地,身体随着阻力值的差距会自然变化为头上脚下的状态。



动图来源:genmonlodge.org


  • 头下脚上、背朝雪地。最为危险的情况莫过于此,在这种情况下尽快使用已握住镐头的单手制动。并确保在足部没有调整到下位时,不接触雪面,因为这会阻止你作出制动状态,甚至导致冰镐脱手。



动图来源:genmonlodge.org



动作静态分解图,可以见到,定型动作最终是要头上脚下,面朝雪地,达成制动。


锚点架设——冰镐可以通过平置埋没的方式作锚点。不过在能找到保护点的情况下,不提倡用冰镐做保护点。冰镐做保护点只在硬雪中较适合。


经典的T型锚点。其它长而硬,或者足够重的物件皆可类似操作。


行走镐是一种辅助和确保装备,它的技术动作与部分作用(如架设保护点)也许长期都不会被使用,但每位专业的攀登者都会经常练习它们,和武术道理一样:百年无一用,而百年不可废。


不过,面对陡峭地形与垂直的冰壁,行走镐的长柄与直尖就不再能够胜任了。这时候就需要更为专业化的装备——技术冰镐。


技术镐应用

20世纪中后叶,极限高山已被征服殆尽,攀登界开始朝着技术路线发展。垂直的冰瀑与怪石嶙峋的混合地形一度让那些登山好手头疼。为了体验新的刺激,技术镐应运而生。


1966年,巴塔哥尼亚创始人伊凡·乔伊纳德(Yvon Chouinard )发明了一种镐尖弯曲的冰镐,使得人们可以攀爬更陡峭冰壁。并且他把冰镐长度几乎折半,缩短到了55cm。这是最早的技术冰镐。


“弧形挥镐配上弯曲的镐尖,使得镐在冰上更稳固,我已经意识到那种标准的直尖会经常崩出,特别是当我把身体重量托付给它的时候。”————伊凡·乔伊纳德 图片来源:supertopo.com


1978年,国际登山联合会安全委员会发布冰镐标准,对安全的要求让木柄冰镐成为了历史。更轻更强的铝合金、玻璃钢、碳素纤维相继进入市场。1986年,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曲型镐柄普及开来。


现代冰镐拥有丰富的设计细节,审美需求逐渐被纳入市场。图片来源:bing.com


技术镐为高坡度或垂直的冰壁、冰岩混合地形、岩壁而诞生,天生就更具技巧与门槛。也是冰镐被称为“手臂延伸”的题中之义。


凿击——挥镐凿击,这个是最普遍使用的一个动作。将冰镐举起,然后挥动冰镐凿向冰面,或者是硬雪中,固定冰镐后开始攀爬,这是经典常用的垂直冰壁攀登动作。


想要轻松深入的进行凿击,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图片来源:petzl.com


钩挂——钩挂在冰窝里,或在岩缝里。这个动作在冰岩混合地形攀登或者是干攀时经常使用。


手点太小,无法抓紧,或者裂缝被冰封,就需要使用技术镐进行钩挂。图片来源:blogspot.com



攀索三款技术冰镐,从左至右分别对应陡坡雪地、冰攀与干攀。可见,镐柄的弯曲度升高,是针对不同陡峭地形钩挂而作的设计变化。图片来源:petzl.com



针对双手抓握技术动作的双抓握点设计。可见对于凸起的岩区,大曲柄设计的合理之处。


倒啤酒法——将冰镐倒置卡位,以其动作像撬啤酒盖被称为“倒啤酒法”。此动作多用于干攀。它最大的优点在与能反勾住高于头部的点,借此上攀,而且在攀登过程中无需取下,重置冰镐。


a:倒置镐尖 b:抬高脚部 c:靠冰镐与岩壁的反作用力撑起身体 d:另一只冰镐向上攀登。这种技巧稳定性极佳,适用于开口向下的裂缝。


按压——将冰镐横着压入雪面,借助冰镐在陡峭的坡面上爬行。



在较为陡峭的雪面使用技术镐,按压动作就成了不二选择。图片来源:sina.com.


有镐的底部设计成齿状,就是为了按压动作。此外,一些冰镐还设计了可活动的卡扣,方便在中间持握冰镐,更好地完成按压,DIY包胶也可胜任。


上文所展示的是非常基础的应用技巧,熟练掌握冰镐后,相信每一位攀登者都会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冰镐选择与打磨

对装备的理解是个见仁见智的话域,不过多尝试,多对比,不盲从,找到适合自己的冰镐,是最无争议的道理。除开品牌的偏好,有两个指标值得购买者关注:


1)与身体延展搭配的尺寸


2)与目标相适应的尺寸


手臂与地面——冰镐尺寸一般在50cm-75cm之间,以5cm为档位调整。最著名的找到个人长度的方法就是,持握时手放松,冰镐柄尖刚好触地,这个长度就是“你的长度”。这样,即使同样身高的人的适合长度也会不一样。


粗略的参考数据,用于行走镐长度的选择。


目标针对——对于纯冰壁攀冰而言,短重的技术冰镐是唯一的选择。对于雪地行进来说长短镐应根据目标地坡度来决定。此外,过长的冰镐除了上升会导致手臂劳累以外,尖锐的柄尖在滑坠制动时,会插入雪中,瞬时强阻力很可能导致冰镐脱手。

  

与自然冰雪长期的对抗,再坚韧的合成材料也会快速磨损,而针对性的打磨,也会让冰镐性能更上一层。一位合格的攀登者,要保证它的装备,随时都能“出鞘”。


镐尖打磨——现在的镐尖在出厂前一般进行预打磨,但是有些镐尖一定需要打磨才会好用,打磨一般来说分为3部分:


  • 将镐尖的刃打磨锋利


  • 将镐尖打薄


  • 将镐尖的齿打磨锋利


薄的镐尖更容易入冰,锋利的刃和齿在取出时,很容易通过上下移动切碎冰体将冰镐取出。打磨的程度以不严重影响镐尖的强度为宜,请教资深攀冰者,同时通过不断尝试比较去获得最好的方式和效果。


随时在身边准备一把好用的锉刀,可以让冰镐在攀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图片来源:backcountry.com


锋利部位隔护——最锋利的冰镐是最好用的冰镐。但是锋利的冰镐碰到任何人或者柔软的装备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出发前做好对装备的锋利部位的隔离处理很有必要。各厂商现在针对锋利部位推出了防护产品,玩家自己也可以进行DIY。


镐尖保护套是为了避免冰镐伤人。


山野有如江湖,对登山者而言,娴熟的技巧好似武功修行,一款合适而锋利的冰镐则是趁手兵器,接下来,便是纵情冰雪,快意江湖。


你有怎样的冰镐使用心得?

下方评论区,欢迎分享。


相关阅读

《冰锥有力,攀登无惧——了解冰锥。


(全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