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市六东院打造远郊急救新体系,“术前黄金1小时”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7-11-10 上海临港

▲市六东院打造远郊急救新体系,强调“术前黄金1小时”,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成功率达到98%,这一最新统计超越了不少老牌三甲医院,成立五年来,坐落在上海陆上最东南端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打造起远郊急救新体系,以强调“严重创伤患者术前黄金1小时”为特色的抢救流程保证了抢救效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担起“守护一方平安”的重责。


方圆30公里没医院,守护生命没退路

市六东院是上海市“5+3+1”工程中建立起来的郊区新建三甲医院,自开业以来,一直承担着上海东南片区乃至周边浙江海岛地区的重大医疗救治任务。

小果今年两周岁了,活泼可爱,父母感慨,要不是当年坐船到上海看病,孩子估计就没了。那是2015年的国庆,舟山嵊泗岛出生了一个重度窒息新生儿,就是小果。因严重宫内窘迫,胎粪吸入气道导致他已经不能自主呼吸,生命垂危。

“去那家新开的上海医院吧!”在当地医务人员建议下,小果经轮渡抵达上海临港,并经市六东院与临港“120”联动,一路由绿色通道直达医院抢救室。

“患儿已出现新生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市六东院儿科执行主任张金萍是“海归”儿科专家,抢救经验丰富。气管插管、往肺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专用呼吸机辅助患儿呼吸……小果被救回来了,没留任何后遗症。

这是市六东院众多抢救中的一个瞬间。“距离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市六东院常务副院长范存义告诉记者,市六东院距离上海市中心76公里,周边方圆30公里没有医院,这意味着危重患者只能就地抢救,守护生命对他们这群医务人员来说没有退路可言。

2012年10月26日,市六东院正式开业,早在这天零时,这家郊区新建医院的急诊科就开始了运行。


打通“关节”,确保“术前黄金1小时”

临港地区是高端制造装备集聚区,也是高校区。市六东院自建立之初就思考起一个问题:如何守护好临港地区人民、工作者的生命安全?

急救专家很清楚,多发伤和严重创伤发生后有三个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发生在数秒、数分钟内,主要是严重颅脑损伤、颈部损伤、胸腹大血管等病因导致,这不是救治的重点,而是创伤预防的重点。第二个死亡高峰是发生在数分钟至数小时之内的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有窒息、血气胸、胸腹脏器损伤、颅脑外伤、大出血等。第三个死亡高峰发生伤后数小时至数周内,主要是感染及器官衰竭等所致。

市六东院将第二个死亡高峰作为急诊科救治的重点时间段,提出“术前黄金1小时”概念,指从患者受伤后到进入手术室开始前这段时间。

这是抢救生命至关重要的1小时。不过,在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里,从接诊到转运到医院实际耗费时间在15-20分钟,留给医院急诊科的时间其实往往只有40-45分钟,在此期间得进行保命操作、诊断明确、术前准备等。

六院的传统优势是骨科创伤急救,市六东院在“移植”母院经验的同时,开始了急救内部流程再造。

突出体现政府医院的公益性,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缴费”的措施;在抢救室内形成医护配合规范,患者达到后,护理人员立即进行吸氧、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等,医生迅速询问病史、体检、完成开放气道等措施,医护配合改过去的“串联”作业为现在的“并联”救治;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CT扫描加三维重建,一次性检查极大缩短影像检查时间;针对批量伤员,采取标准化、打包式检验送检方式,保证短期内许多伤员的快速检验;药房在应急抢救中采取“先取药救命,后补药清算”的方式,保证用药时间……为保证“术前黄金1小时”的实施,业务副院长邓志锋带队,多次组织门办、医务处、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相关专科讨论细节,并打通缴费、取药、转运、护送等多个“关节”。

成功救治多起危重病例,创新流程获实证

作为上海最年轻的三甲医院之一,市六东院经受住了片区急救需求的考验,这些年成功完成危重突发抢救7590人次,包括食物中毒、脾脏破裂、失血性休克、左上肢离断……“术前黄金1小时”切实落地,急救新体系被证明确有实效。

“如果这个地方没有这家医院,很多人的性命可能就保不住了。因为有些危急重症抢救强调两点,第一,及时治疗;第二,有效治疗。”一个市六东院的急诊医生这样说。

这家三甲医院无形中促进了临港地区的发展,一个“海归”教授在考察是否签约临港一所高校时,就特地暗访了市六东院,这家医院的医疗健康保障能力成为他决定落户的重要考察指标。

“这是一家医院服务当地百姓、服务地区发展的意义所在。”范存义谈到,未来,随着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以及极地海洋世界在临港滴水湖畔相继建成,加之临港地区已有的环湖自行车赛、马拉松等文化体育赛事,市六东院将持续优化内部流程,担起“生命与健康守护”的责任。


来源:文汇报

记者:唐闻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