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ISU专业“打卡”┆阿拉伯语:心系中阿 语通亚非

SISU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4-09-03

●●●●


编者按:5月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将在北京举行。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多卓越外语人才。本期上外专业“打卡”系列,邀你一起走近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了解上外阿拉伯语学子们如何成长成才、用所学沟通中阿友谊桥梁,以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奋进答卷,回应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上外何为”的时代之问。



“专业卡片”

阿拉伯语,属亚非语系(旧称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

上外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始建于1959年,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01年和2005年专业所依托的上外阿拉伯语学科连续两次被上海市教委评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6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这也是国内各高校同类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2008年被教育部列为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阿拉伯语专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在阿拉伯语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阿拉伯语、英语基本功和过硬的专业能力,融合人文社科、国别区域和跨专业领域知识,服务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一带一路”所需,“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滑动查看更多


圆梦外交,青春不负


初入上外阿拉伯语专业时,来自山东的男生明圣博就怀着一个“外交官”之梦。但是面对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从语音语调到字母连写,每个部分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才能熟练掌握。如果语言不过关,外交官的梦想无疑是镜花水月。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如今圆梦外交的明圣博回望在上外的学习时光不禁感叹自己在这里最初的飞速成长——“毕竟是全国顶尖的阿拉伯语专业,上外老师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我们各种学习问题都懂得‘对症下药’”。在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下,他慢慢度过了最初的迷惘期,坚定了专业学习的信心。


5月28日,明圣博服务于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


在明圣博看来,在上外“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下,语言并不是专业学习的终点,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作为桥梁可以获得相关国家或地区的知识。学院开设的阿拉伯国家国情、阿拉伯国家政治外交、中阿交流史等专业方向课程,帮助他掌握了到对象国的社会,人文,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除了专业语言学习,明圣博还积极投身学院学生会和学校社团活动。“我觉得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大学的一个部分,拥有其他方面的实践经历也十分重要。”这些经历充分锻炼了他的人际沟通和统筹协调能力,提升了他的综合素质。


在上外,扎实的语言学习和不断拓展的国际视野,为明圣博最终圆梦外交官事业奠定了基础——他在外交部定向人才选拔考试中成功通过了层层选拔,成为培养人选。如今昔日入校时的梦想已成为现实,面向未来,他将继续追寻对外交事业和阿拉伯语的热爱,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学以致用,传播中国青年之声

 

阿拉伯世界里的中国声音不仅是铿锵有力的大国外交,也是亲密无间的百姓交往。2020年2月,上外阿拉伯语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宇在黎巴嫩留学期间遭遇了当地人的不友好对待,他在自己的脸书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用阿拉伯语向观众讲述自己因新冠疫情在黎巴嫩遭遇偏见的经历。



视频一经发出,王宇的经历在黎巴嫩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黎巴嫩最大网络媒体Yasour对王宇进行了采访,观看量达到22.6万次。Al-Hadath在网站和电视6点档晚间新闻中先后播出了王宇的这一视频。黎巴嫩三大主要电视频道之一Al-Jadeed不仅对王宇进行了采访,还专门邀请他去录制电视节目。黎巴嫩议会议员比拉勒·阿卜杜拉(Bilal Abdallah)邀请王宇去家中做客,并一起录制了视频,号召黎巴嫩支持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相关视频得到中国驻黎巴嫩大使的转发和点赞


由于他的勇敢发声,以及事件影响力不断增长,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对中国青年的声音投来热切的关注,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与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Al Arabiya等多家媒体均播出了这一视频,总播放量近10万。阿拉比亚电视台还与王宇进行了专题连线。


如今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的王宇,外派中东国家,运用阿拉伯语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中外航天科技合作添砖加瓦。回望当年的经历,他说,“作为一名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作为一名心系祖国的上外学子,我有责任站出来。”


深耕学术,厚积薄发

发现多元文化中五彩斑斓的美,让国际友谊之花更加绚烂。2024年3月,上外阿拉伯语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林汎沸在《外国文学动态研究》发表《<天使,你是谁?>中的文化隐喻与身份困境》一文。林汎沸成为上外东方语学院首位以独立作者身份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硕士研究生


林汎沸坦言,论文的创作不仅要紧贴期刊选题热点,更离不开深入的研究积累。阿拉伯语系多元的课程设置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大帮助——《阿拉伯近现代文学史》和《阿拉伯古代文学史》等课程通过讲解、讨论、文献阅读等方式,分国别、区域、阶段讲述了阿拉伯各时期文学发展特征、文学体裁与题材演变,介绍阿拉伯著名作家及作品。在阿拉伯文学专题研究课程中,通过分专题、分阶段研究阿拉伯历代的重要文学现象,如旅美派、浪漫主义流派、阿拉伯诗社等,使他对阿拉伯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回想自己学术发表的历程,林汎沸十分感激上外老师的悉心指导。自2023年初,林汎沸开始尝试向学术期刊投稿。无论自身工作多么繁忙,导师陆怡玮老师都会为他提出许多富有深度的修改意见。在论文具体写作中,大到文章的整体框架设计,小到每个词语的选择,陆老师都给予了详尽而专业的建议,“文章的发表并非一蹴而就的,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


就在近日,由上外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和上外语料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脑电实验,在国内首次将脑神经数据和行为数据相结合对中国阿拉伯语学习者之于阿拉伯诗歌喜爱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相关论文在SSCI一区(JCR分区)的国际期刊发表,真正体现了跨学科、跨学院的学术研究特点,成为对上外学科建设“跨、通、融”战略理念的积极尝试。

“研”值拉满,一路生花

求索之行路漫漫,是共同的热爱拉近了距离,延长了道路。她们是班级里“唯四”的女孩子,她们四个是同学,也是室友。四年成长之路,她们携手共进,4人共计获奖学金18项,校级及以上奖项38项,全员党员、全员班委、全员升研,她们就是2020级阿拉伯语1班的汪奕霏、梁家瑞、乔可心、魏珊妮。



在阿拉伯语学习的道路上,她们默契十足,成为彼此的学习伙伴,一起练习口语,纠正彼此的语法和发音错误;她们并肩作战,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逐渐夯实语言基础后,她们在首届中阿短视频大赛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经验——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的拍摄及投稿,整整历时4个月,最终,她们以出色的作品获得了全国奖项,视频还被外交部公众号“中东瞭望”和广电总局官方账号转发,让她们深切感受到学习阿拉伯语所带来的成就感,也增强了说好阿拉伯语的自信心


除了语言专业学习,她们也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等领域,在各个领域中贡献着“她力量”,展现了阿拉伯语专业女生的特有风采。她们先后入党,担任班委职务,同时也充分利用上外提供的丰富平台资源,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广西百色上蒙村乡村振兴实地考察、安徽宣城中外实践团、第四届中阿改革发展论坛……到处都有她们活跃的身影。独行快,众行远。她们相识于上外阿拉伯语系的大家庭,彼此鼓励,共同前行,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一路生花。



一个个身影重叠,无数条星河汇聚,闪耀的征程回应着中阿交往的时代需求。5月3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将在北京举行论坛成立二十年来,中国同许多阿拉伯国家关系从“伙伴关系”发展为“战略合作关系”,进而跃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构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多卓越的专业人才,上外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正传续“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不懈努力,为深化中阿战略互信,建设中阿命运共同体培养人才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SISU专业“打卡” | 高翻口译:愿为沟通桥梁,心向大千世界
SISU专业“打卡” | 法语:“语桥”连心,筑梦世界



来源|东方语学院 党委宣传部

编辑|姜怡安 黄鋆维

责编钱俊妮 陆怡玮




●●●●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http://global.shisu.edu.cn

©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外国语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